千橡向开心网宣战 社区网站陷入同质化危机
(2008-10-23 00:08:59)
标签:
千橡开心网snsit |
分类: 新媒评点(解析媒体潮起潮落) |
有夸赞也有揶揄,更重要的是,开心网在办公人群中病毒式的拓展,惹得业内眼红不已,马上出了“克隆”版。10月14日,陈一舟旗下的千橡集团开始内测“千橡开心网”,正式向开心网宣战。社区网站圈地大战即将引爆。
山寨开心网遭诟病
开心网由于发展迅速,已成为SNS行业的一匹“黑马”,并引起校内网、51.COM等知名SNS网站的高度关注。最适合该网站使用的全拼域名kaixin.com,更成为众多业内企业的求购目标。千橡此次购买该域名,也被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带有恶意竞争性质。
据记者观察,“千橡开心网”的域名(www.kaixin.com)与开心网(www.kaixin001.com)的域名极其相似,由千橡集团在不久前以神秘价格购得,并在极短的时间内上线内测,目前两个网站从推广模式到登录界面及内容界面,二者如同一对双胞胎。
上线以来一直以“低调”著称的开心网对于如今出现两个开心网的情况继续保持沉默,其负责人之前曾以“董事会没授权”为由回绝外界采访。
有法律人士认为,由于开心网不属注册商标,千橡集团推出“克隆版”页面不涉及侵权,预计这将对开心网的正常发展造成干扰。
早在陈一舟收购kaixin.com域名时,业界曾有人猜测陈一舟将把域名直接指向旗下校内网,因此当“千橡开心网”一问世,在业界引起一片哗然。媒体戏称其为山寨版开心网,沃华传媒网CEO、中国公关网CEO林明军更直指陈一舟从正规军当上了山寨网总司令。艾瑞咨询分析师许彬坦言,千橡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其收购开心网的计划。手持数亿美元融资的陈一舟是否会趁机对开心网提出并购意愿,也将是接下来的一大看点。
开心网面市后在短时间内便获得了数百万美金的风险投资。在马云提出“过冬论”,中国互联网界人人自危的大背景下,只有SNS领域遍地开花,被业界誉为最有可能掀起新一轮投资风潮的互联网细分行业。但开心网的处境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那般美好。
首先,开心网在应用创新开发上乏力,已逐渐让用户产生了“审美疲劳”。曾有开心网友在日志里提到“开心网只能这样了吗?”,对其应用服务的单一及创新服务开发速度不够快表示不满。艾瑞咨询认为,休闲交友网站的有效浏览时间偏低反映了该类网站的内容对用户仍缺乏持久的吸引力。大量用户访问网站后,进行简单重复的插件操作后,通常都无事可做。而用户对各类插件的新鲜感并不持久,数月后仍能坚持的只是少数。因此长期留住用户是休闲交友网站的当务之急。
其次,开心网应用服务的高度可复制性也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开心网直接拷贝自Facebok的“FriendsforSale”(朋友买卖)和“ParkingWar”(争车位)等“特色业务”,在不以“抄袭”为耻的中国互联网业界迅速被“借鉴”。除去校内、海内等主要SNS网站外,甚至连新浪博客也设置了相同的游戏项目。
再次,开心网虽然病毒式地在高端人群中得以蔓延,但这部分用户未必愿意为其可能开放的收费项目买单。同时,能为网站带来最直接现金流的广告收入,目前在开心网上尚未体现。可以说,开心网的盈利模式并不清晰。
更重要的是,通过千橡开心网的问世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互联网这样一个开放的大环境下,开心网极有可能面临SNS界大佬们的围剿。如何保持用户黏性是开心网当下亟需考虑的重要问题。
修炼内功是关键
中国的互联网界一直缺少像Facebook那样坚持走自己的路,深耕细作,慢慢长大的小网站。
业界对社交网站的资本青睐,可以追溯到微软去年10月份以2.4亿美元收购Facebook1.6%股份。中国一时间涌现出不下百家社交网站,其中更多的是跟风者,他们没有明确的商业模式,没有个性化的功能服务。这些涉足社交网站的创始人最初的商业目的都很简单:上市,被收购,获得大笔投资。
但现实是,大量的社交网站面临资金压力、运营成本、商业模式等诸多难题。“一批站出来,另一批倒下去”,可以说,社交网站的新陈代谢相当快。
社交网站的主要商业模式无非是网络广告,其在盈利模式上一直没有实质性的突破。而网络广告必须建立在网站品牌、用户群、网站提供的Web2.0服务上。目前,Facebook已有10万个品牌网页,与60多家主流广告商签订了合作协议,年收入大约在1亿美元左右。
从商业的角度看,社交类网站的社交功能就和当年的免费电子邮箱一样,只是一个最初吸引用户的诱饵,靠社交功能本身可能永远都赚不到钱,社交网站必须依托于社交之外的其它服务才能解决把流量货币化的问题。最终,这些打着社交网站招牌的网站还是要让自己从内核上更加接近网络媒体、网游运营商或者电子商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