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给SNS网站泼点冷水
(2008-09-18 23:10:24)
标签:
snsit |
分类: 新媒评点(解析媒体潮起潮落) |
有多少人会通过SNS寻找朋友?1967年,当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创立了六度分割理论时,也许没有想到会有人根据这种理论,创立面向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服务,通过“熟人的熟人”来进行网络社交拓展。从实践中来看,SNS网站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记者就从开心网好友的好友里,找到了不少久未联系的同学。但问题就在于,对于网络社交有强烈需求的用户年龄层普遍偏小,Facebook之所以从校园开始做得风生水起,有很大原因与此有关。而对于目前最火热的开心网来说,主要用户群是白领,这部分人社交圈子依旧来自日常工作,很少直接来源于互联网。当最初新鲜感过后,熟悉的好友加完后,还有多少人会继续在开心网上寻觅朋友?又有多少人会抛开MSN、QQ等IM,直接在开心网上与朋友聊天?至于校内网,应该算是国内比较早的SNS网站,但也许是一直在校园里发展,虽然用户数庞大,但却有点墙内开花墙外不香的感觉,一直没有在主流社会中引起大的反响。
有多少应用才能黏住用户?让开心网瞬间崛起的秘诀来自于它的两个完全COPY于Facebook的游戏“朋友买卖”和“争车位”,但即使是“争车位”这样用户群较大的游戏,对用户的吸引力也持续不了多久。记者就在买足十辆车之后,失去了每日“停车赚钱”的欲望。曾有网页游戏开发者表示,SNS里许多组件其实就是去年流行的网页游戏,但游戏设计都太过简单,产品生命周期过短,一旦用户兴趣消失,这个组件就会形同废品。很显然,只有更多、更有趣的娱乐组件才能黏住用户。但用户欲望是无止境的,而且是多变的,即使开放了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谁也不能保证新开发的组件能得到用户欢迎。
有多少资本能支撑SNS?今年5月,软银投了4.3亿美元给校内网,据说是看好校内网2200万用户。但说到盈利,想必陈一舟也不敢夸口说自己一定可以。至于开心网,虽然也有消息称风投年底就将到位,但一来有先发优势的校内网在旁边虎视眈眈,二来到年底,开心网能否继续火爆的检验期应该结束,结果如何尚未可知。如此一来,开心网给风投的信心究竟能值多少价钿?能否支撑到其将网站进一步扩大?这对它来说都是挑战。
SNS类网站“大佬”Facebook被不少风投看作是下一代互联网霸主,这给了国内同行不少信心,也让他们更坚定了跟随的步伐:开心网在网站形式上被称为是Facebook“最虔诚的模仿者”,校内网则准备全盘复制Facebook的精准营销、组件商模式和电子商务等模式。只是对他们来说,如果不能解决上述问题,这股由开心风暴带起的“SNS春天”,很难进入夏天全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