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开平探碉楼(5):赤坎古镇、加拿大村

(2012-03-20 11:29:52)
标签:

旅游

摄影

古建筑

广东

开平

赤坎古镇

加拿大村

分类: 广东开平

http://s15/middle/417cbb7etbbacae05fd8e&690
    马降龙碉楼群逛完,已到正午。遂至赤坎古镇,顺便中餐。

    赤坎古镇距开平城区12公里,有350多年历史,是一座具有浓郁岭南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镇。走在赤坎古镇的街头,仿佛置身一条历史的长廊。班驳的方形廊柱间,河堤的榕荫下,或者街道的深处,你会被不时飘散过来的豆腐角,黄鳝饭,五香狗肉的香气吸引着你驻足。


http://s5/middle/417cbb7etbbacae1e20b4&690
    街旁小吃令人食欲大开。


http://s3/middle/417cbb7etbbacae270a22&690
    古镇街景。

    赤坎古镇最早的建筑己有350多年的历史。早年移民欧洲和美洲等地的赤坎华侨,从国外带回建筑图纸,融合开平本地的建筑艺术,在这里建成了大批商铺式的楼房。这些楼房虽然经过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但风韵仍然不减。


http://s5/middle/417cbb7etbbacae3c9b54&690
    赤坎堤西路仍然完整地保存着这段长达300多米的骑楼街,600多座的古老的骑楼连绵成一片。这里就是出名的“欧陆风情街”。


http://s1/middle/417cbb7etbbacae422390&690
    从商业街往河边走,路过居民区。

    赤坎古镇虽不算很大,但在这三平方公里的古镇主要居住着关氏和司徒氏两大族人,把古镇清晰地分为两个部分,西边主要居住关氏家族(可称为上埠),东边则主要由司徒族人聚居和经营(可称为下埠)。


http://s11/middle/417cbb7etbbacae42e6ea&690
    潭江横贯全镇,赤坎沿潭江而建,南岸是乡村,北岸是市镇(即图中对岸)。


http://s5/middle/417cbb7etbbacae559c04&690
     有人把赤坎叫“东方威尼斯”。可能难比威尼斯,至少比个阿姆斯特丹没问题?


http://s3/middle/417cbb7etbbacae60c2a2&690
    关族图书馆。
    在司徒氏通俗图书馆建成后,关族反应强烈,纷纷提出筹建本族图书馆,民国十六年(1927)初,关族图书馆在堤西路西端潭江边奠基开工。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民国十八(1929),关族图书馆在古镇的西端耸立,并正式开馆。民国时期两座家族图书馆先后在赤坎古镇拔地而起,像两位巨人相互注视,耸立在古镇的东西两端。

http://s16/middle/417cbb7etbbacae73458f&690
    赤坎古镇有着“旧香港,小广州”之称,曾是香港电影由成龙主演的《醉拳Ⅱ》和央视《香港的故事》的主要拍摄基地,也是凤凰卫视《寻找远去的家园》拍摄的第一站,《三家巷》、《滨海传》、《廖仲恺》、《孙中山》、《南下大军》等三十多部以历史为题材的电影或电视剧也这里取景、拍摄,因此赤坎早已有了“电影街”的美称。
    图为赤坎影视城,主体三家巷完全按照广州西关二十年代的格局而建的,占地六千多平方米,共耗资一千二百多万元,包括一座西洋建筑,两座中式建筑和一条街道。

http://s13/middle/417cbb7etbbacae82b57c&690
    游完赤坎古镇,还去了隶属赤坎古镇的加拿大村。图为安庐。

   加拿大村原名“耀华坊”,始建于1923年,村内由十一座建筑构成,其中有五座庐,四座楼,一座碉楼,一座会所。五座庐分别是:俊庐、安庐、耀东居庐、春庐、郁庐;四座楼分别是:华德楼、国豪楼、国根楼、春如楼;一座碉楼是:四豪楼。

    建筑的主人都是旅居加拿大的华侨,他们回乡建造这些别墅后并未在此长期停留,后人们亦都于五十多年前移居海外,现村内只住有一户关姓居民。


http://s2/middle/417cbb7etbbacae972331&690
    这是加拿大村唯一的一座碉楼——四豪楼,背后为春如楼。

    关国暖是加拿大村第一位远赴海外的华侨,从事药材生意并发了家,是众多华侨中经济实力最强的一位,他兴建的春如楼在村里的十栋别墅中格外显眼也就顺理成章,不仅占地面积、建筑规模最大,还有一个规模很大的院子,这一点与别家有所不同。
    春如楼里曾经住过关国暖的几位近亲,但1951年之后,这里的最后一户也移民到加拿大去了。从此一直无人居住。

    在关国暖的倡导下,本来全为别墅建筑的加拿大村,由四户人家共同出资在村东头兴建了一座五层的碉楼,被称作“四豪楼”。由于四豪楼是在开阔的田野之中兴建,背倚村落,前有河流(潭江),左右为田,视野非常良好。


http://s16/middle/417cbb7etbbacaea1e61f&690
    村口的俊庐。
  加拿大村的别墅一般都为3层,外墙几乎一律用青砖,建筑之间只留狭窄的巷子,典型的中国乡土特色,但细看其西部结构,无论是建筑的外立面还是结构造型,都是风格截然不同的舶来品:底层正面饰以罗马柱,二楼和三楼正面多为3个圆拱,厅内的神台也建成圆拱形和罗马柱状,门楣、窗台、阳台等多处,刻有精美的欧陆风格雕花;而在其他许多地方,仍较多保留了中国的传统建筑特色,或者雕梁画栋,或者用福禄寿装点。

    在这些中西合璧的建筑中,多为从古典欧洲形式向近代形式发展的范例,并融合了中国传统灰塑、罗马柱、圆拱、花雕等建筑艺术,令人叹为观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