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开平探碉楼(3):中坚楼、南兴斜楼、坚安楼、锦江里碉楼群、雁平楼

(2012-03-15 18:45:31)
标签:

旅游

摄影

古建筑

广东

开平

中坚楼

南兴斜楼

坚安楼

锦江里

雁平楼

分类: 广东开平

http://s6/middle/417cbb7etbb45d3c2f1c5&690
    第二天早上起来,仍然约了前一天的包车司机。他要先送一个老人回家,于是我就先顺路去了较远的中坚楼和南兴斜楼。

    中坚楼位于蚬冈镇东和村村后右侧,始建于1918年,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碉楼。因其外形酷似机器人,故有“机器人碉楼”之称。


http://s10/middle/417cbb7etbb45d3d021b9&690
    南兴斜楼离中坚楼不远,同在蚬冈镇,位于春一村委会南兴里。
    据当地史料记载,清末时期,春—村一带因地处开平蚬冈镇和台山三八镇交界处,盗贼猖獗,为防止盗贼抢劫,春一村的村民于1903年自筹资金,在村旁建筑南、北、中三座品字形的碉楼以严防盗贼。其中,南楼高5层,中楼高6层,北楼高7层。在建造南楼和中楼时比较顺利,很快就建好了,但在建北楼时,却遇到资金不足和地基松软的问题。建造时由于资金不足,当时担任施工负责人的黄某只好慢慢等待村民边筹资金边施工,致使工程时断时续,建了两年多才建好该楼。为纪念这段艰难历程,碉楼建成后,村民们将此楼命名为“边筹筑楼”。
    碉楼为什么会倾斜呢?因为建造时东南小水沟地基出现松软问题,黄某就将整座碉楼的基础挖深到了3米,用大石块和混凝土加固地基。然而,在建筑到第3层楼时,整座楼还是向东南方向倾斜了10厘米,十分焦急的黄某急忙命令工人补救。可是此时已经无济于事,碉楼还是依然继续倾斜,在建到5层时,已倾斜了20多厘米。随着地基不断下沉,碉楼向东南越来越倾斜,竣工不久住进该楼的更夫,要用二块砖头将床铺东南角垫高才能睡下。
    目前该楼倾斜角度达15度,楼的中心线偏离2米多,超过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更叫人感叹的是,尽管斜碉楼建成已有百年余,多次遭遇大地震和强台风袭击,仍然安然无恙。其中30年代那次大地震把村中的两间房子都震塌了,可它却完好无损。60年代那次十二级强台风,把周围其它碉楼袭击得东倒西歪,村民们以为这次必毁无疑了,但它除了顶部轻微受损外,其余部位依然完好无缺。
    现在,该楼每年仍以2厘米的速度继续向东南方向倾斜。


http://s13/middle/417cbb7etbb45d3cbb0cc&690
    下一个目的地是锦江里碉楼群,路上经过坚安楼,田地后的旧居,看着很有感觉。

 

http://s5/middle/417cbb7etbb6db181f9f4&690
    坚安楼近景。

 

http://s6/middle/417cbb7etbb6db576ac35&690
    到达锦江里碉楼群。这是在锦江里村外南侧看碉楼群。

    锦江里隶属开平市蚬冈镇。清朝光绪年间,由黄氏家族按规划建成此村。建村之初,由在黄氏家族中威望很高的黄贻桂画定村首界面线,规定纵巷宽1.5米,每三排建一横隔巷,第一条横隔巷宽1.5米,从第二条横隔巷开始一律宽60公分,划出统一面积的宅基地由族人认购,要求房屋统一为6米高。村后并列着升峰楼、锦江楼、瑞石楼3座碉楼(从左至右)。按建筑年代排列,先后为锦江楼、瑞石楼、升峰楼。

 

http://s5/middle/417cbb7etbb6dbb402044&690
    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在美国经商致富的黄峰秀在家乡兴建了升峰楼。取楼名为“升峰”,寄寓楼主祈求家庭幸福、事业腾升的意愿。黄峰秀晚年落叶归根,从美国回家乡后一直居住在楼内,直至终老。该楼高7层12.34米,钢筋混凝土结构,造型精致秀丽,充满南亚印度建筑的情调,是典型的居楼。

http://s14/middle/417cbb7etbb45d3f2eb2d&690
    在升峰楼上看村外。

 

http://s9/middle/417cbb7etbb6dbfc7a178&690
  这是三座碉楼中最老的一座,也最为朴实。民国七年(公元 1918 年),村民集资兴建在村后中部兴建。锦江楼是典型的众楼,楼高5层17.36米 ,钢筋混凝土结构,顶层为悬挑出来的平台,女儿墙外有中西融合的灰塑图案,正中为一悬山顶的楼屋,墙体密布枪眼,窗口狭小,置有铁门、窗。建筑形体简洁,朴实无华,是防御性显著的碉楼。

 

http://s6/middle/417cbb7etbb6dc4a09365&690
    升峰楼(远处)和锦江楼(近处)的楼顶。

 

http://s3/middle/417cbb7etbb45d3eddbf2&690

    在升峰楼上看东侧的锦江楼(近)和瑞石楼(远)。

    瑞石楼号称“开平第一楼”。民国十二年至十四年(公元1923-1925年),在香港经营钱庄和药材生意致富的黄璧秀为保护家乡亲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回乡兴建了瑞石楼。瑞石楼是典型的居楼式碉楼,由黄璧秀在香港谋生、爱好建筑艺术的侄儿黄滋南设计的,施工者都是本村或附近的工匠,建楼所用的水泥、钢筋、玻璃、木材等均是经香港进口,总投资3万港元。该楼以黄璧秀的字号“瑞石”命名,“瑞石”就是美玉,即“璧”。


http://s3/middle/417cbb7etbb45d3fe9002&690
    瑞石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楼高9层25米。第1层是客厅,第2至6层每层都配备设施齐全的厅房、卧室、卫生间、厨房和家具。第6层外部为柱廊,第7层为平台,第8层内部放置祖先神龛,该神龛雕刻精美,堪称艺术精品,为家人祭祖的精神空间所在,室外则是一周观景平台,第9层是堡垒式的了望塔,整体建筑呈现出中世纪意大利城堡风格。

    瑞石楼在立面上运用西洋式窗楣线脚、柱廊造型,大量的灰塑图案中,融入了中国传统的福、禄、喜、寿等内容,在西洋的外表下蕴涵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

 

http://s2/middle/417cbb7et7924943294f1&690
    楼内陈设,在西洋的外表下蕴涵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酸枝木的几案、椅凳、床柜,柚木的屏风,坤甸木的楼梯、窗户等,用材讲究,做工精致,格调高雅。

http://s9/middle/417cbb7etbb45d3fdfbd8&690
    此为瑞石楼第7层。平台四角各伸出一个了望、防卫用的圆形塔楼,南北面则以巴罗克风格的山花和中国园林景窗相结合,


http://s5/middle/417cbb7etbb45d4093314&690
    瑞石楼坐落在村落民居的主轴线上。图为在瑞石楼顶层平台往南看去。


http://s15/middle/417cbb7etbb45d4172c5e&690
    锦江里碉楼群只有三个碉楼可看,所花时间不算太长。游毕前往下一个碉楼群——马降龙。路上经过了雁平楼。

    雁平楼位于百合镇齐塘村委会河带村,1912年旅居加拿大华侨为防止匪盗而兴建,耗资三万双毫。因其是当地最高的建筑,号称与天际飞雁齐平,故名“雁平楼”。现在的雁平楼,已完全荒芜在田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