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土街》流产记

(2011-01-13 10:04:11)
标签:

亦夫

《土街》

电影

流产

文化

再版

娱乐

分类: 杂文

电影《土街》流产记

亦夫

19941月,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土街》出版并畅销书市,一方面使我赢得了不少读者的关注,但同时也为自己贴上了“描写肮脏内容的流行作家”的标签。这个标签足以吊起许多书商赚钱的胃口,他们纷纷找上门来,有买断旧作的,有约写新稿的,更有甚者,居然拿着自己东拼西凑或改头换面的小说稿,要求贴上这个标签招摇过市。我一直自认《土街》乃严肃纯粹的心血之作,这样的情形出乎意料,着实让我有点哭笑不得。但互为代价的是,曾让我愁肠百结的出版难关,却因此变得易如反掌。同年5月,我出版了《媾疫》,次年11月,又出版了《玄鸟》。迄今为止,先后出版了六、七部长篇小说的我,也不认为写作真正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切实的收益。但作为一个理科出身却偏执地以写作为趣的人,自己的文字变成一部部被广大读者放在案头、床侧、厕内的书本,给他们带去愉悦或愤懑、轻松或沉重、认同或对抗,让众多人分享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体验,却无疑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快乐。

1996年刚开春,几个陌生人找到我北京的蜗居。我正诧异,其中一名年纪与我相仿的北方汉子疑惑地上下打量着我,半天才道:“《土街》真是你写的吗?我想亦夫怎么也该是个五十以上的人啊。”后经来人自我介绍才知道,他们分别是天山制片厂的制片人、导演和对电影萌生了兴趣的某老板,是找上门来洽谈《土街》的电影改编权事宜的。年轻的导演Y是始作俑者,他无意中读到《土街》后,便对其发生了极大的兴趣,遂萌生了将它搬上银幕的想法。由于《土街》系书商操作出版,Y千里迢迢找到东北那家出版社,却也没有作者的任何线索。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最终从太白文艺出版社我一个朋友处,拿到了我在北京的联系方式,于是一行三人找到了门上……很快《土街》的电影改编便开始有条不紊地运作起来,他们所请的西影厂编剧几易起稿后,剧本一个多月后便敲定,然后摄影、主演等主要人选也逐一确定,剧组一行数人去山西左权县选定了外景地,甚至道具所用的材料也已经购买了不少……就在即将开机拍摄的时候,五月份在长沙召开的全国电影工作会议却有了新的政策:电影文学本也要首先通过电影局的审查。剧本《土街》的命运就如同其小说一样,很快便因为“晦涩、阴暗、缺乏光明面”而遭到否决。值得一提的是,审查人员并没有判处其死刑,而是网开一面地建议道:“能否在里面加一点抗日的内容?”编剧不知如何是好,于是Y找到我想办法。《土街》的年代背景是1948-1962,抛开年代不符不说,内容也和抗日风马牛不相及。于是我只能一语双关地苦笑:“这里面不都是抗日(拒绝性事)的内容吗?怎么还嫌少啊!”

几经努力,电影《土街》最终还是流产了,天山厂和投资人先期投入的数十万元打了水漂。已经和我成为铁杆兄弟的Y在回乌鲁木齐之前,我们在一个灯光昏暗的小餐馆里大喝了一顿。醉意迷离的我深为自己的背运连累了朋友而愧疚,不料Y说:“得失无须当下断定,现在弄不成的事,拖一拖或许弄得更好。”我知道这只是朋友自我解嘲的话,却也只能点头称是。电影《土街》虽然流产了,但我却因为它而结识了不少影视圈里的朋友,而且不久之后,我与Y真的有了第一次合作:在一部小投资的彩色遮幅电影中,我是编剧,他是导演。

十五年后的今天,当新星出版社将《土街》再版印行后,已经成为天山厂导演群中流砥柱的Y对我说:“|时间过去了这么久,一直在我脑子中挥之不去的那个愿望,或许已经到开花结果的时候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