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灵魂的顽强舞蹈

(2005-11-29 08:36:01)
分类: 其他
 

灵魂的顽强舞蹈

 韩步华

    我了解亦夫是通过《城市尖叫》。看来这位帅哥需要指导,如果离开指导,怕他这辈子就没大出息了。有这样的才华、笔力和构思谋篇的能力,应该写点情杀、仇杀和多角恋什么的,好编又有卖点,头顶一大摞红帽子绿帽子花帽子,眼前灯光啪啦啪啦直闪,潇潇洒洒走一回,何乐而不为呢?

他偏偏写《城市尖叫》,创造出了一个给人视觉与听觉上全新的天地,让人物全戴着不可知的命运的镣铐,比中世纪锁骨被刺穿的非洲黑奴还要艰难。从读第一句话起,我们的耳畔便有了或激烈或舒缓或婉转或悲切或忧愤的叫声,我们眼前便有了时隐时现千奇百怪动态万般的灵魂的幻影,直至最后一个句号落定它们仍然久久不肯消失。天啦!作家是想通过这部书来证明他思考的厚重和学养的浑醇呢,他不愿在文字游戏里走失哩。他原本就不指望它多畅销嘛,可我们能够找到轻视它的美学价值的理由吗?

我相信这样的创作是一个艰苦探索的过程,描写常态的人和事很容易事半功倍,而刻画常态人的非常态心理则需冒极大风险,往往还会事倍功半。你不能用传统眼光读《城市尖叫》,你必须用心力去体验那种氛围、环境,用经验去感知那种神秘、荒诞,用心灵去解读那种尖叫和透视那些灵魂,不完全懂不要紧,要紧的是你必须承认其合理性、深刻性。作家的成功在于笔法圆熟,观察细腻,延伸性思考的触须缜密而柔和,其艺术之厦的独特设计和完美构建,丰富了当代中国品种单调的文坛。

不错,读此书需一字一句地品味,一目十行不行。每一个人物登场,头顶都插着一面个性的三角旗,有记者、留学生、毒枭、作家、舞女、画家,甚至官员。他们看似与众不同,行为怪诞,却都有着清晰可辨的生命轨迹。连毛阳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父亲与老保姆的结合,都符合人的生存本能的互补规则。而毒枭孙见方所作所为,乃至他被枪决后那本书的流行,也能揭示出人类社会某种本质性的东西,如对罪恶的深层忏悔、对破译不可知命运的盲目追随、对功利获取的不择手段等。精彩故事多多:毛阳对乌鸦肉的成功开发,铁炉庙的繁荣,毛燕与戚思泰的纠葛,伊兰与静虚庵的绿婆……都在迫使你思考,同时心头会掠过隐隐疼痛。

在那象征性极强的灰色背景下,作家成功地为我们雕刻出了一个个鲜活的顽强舞蹈着的灵魂,或许这些灵魂所依附的人现实中根本不存在,他们的每一投足、每一蹙眉我们却似曾相识,他们的舞姿太古怪、太离奇了,可我们又能够接受,同时还必须承认那是一种高于生活的存在,属于文学,是思考与提炼的精品。其实亦夫并不需要指导,他高明得很。

(《城市尖叫》亦夫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5月)

 

2001年11月9日 23:46 江淮晨报】 [发表意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