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正策放开已近一年,二胎宝宝们也将陆续到来,为了宝宝的健康,新生儿溶血病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疾病。一般新生儿溶血病发生在母亲为O型血或Rh阴性血的宝宝中。
人类的血型系统十分复杂,但医学上常说的血型仅指ABO系统和Rh系统。而Rh系统通常只查RhD,其实还有RhE、e、C、c、J等。而血型是由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决定的,红细胞表面存在什么抗原就是什么血型。如A型血的红细胞上存在A抗原,O型血则没有抗原;Rh阳性说明存在D抗原。反之则不存在D抗原,也就是俗话说的熊猫血。RhE、e、C、c、J与此相同。
新生儿溶血病又称为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是由于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同,胎儿的红色细胞表面存在母亲没有的抗原,当妊娠期间少量的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亲的血液循环,将刺激母亲并致敏,母亲会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清除进入自己循环中的异体红细胞(胎儿红细胞)来保护自己。
在初次刺激后产生的抗体主要是IgM,仅有极少量的IgG,由于IgM分子量大,不能透过胎盘,从而一般不会影响胎儿。但再次怀孕,且胎儿血型与第一胎相同,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再次刺激母体,则会产生大量的IgG,该抗体分子量小,可以自由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中,从而将胎儿血液循环中的红细胞破坏,生成胆红素,导致胎儿贫血,严重时可因严重贫血而发生胎儿水肿,甚至胎死腹中,出生后出现严重的黄疸。因此,Rh血型不合溶血病多发生在第二胎及以后,且发生率和病情随着胎次的增加。
但由于自然界有许多物质与人类的血型抗体A和B有类似的作用,因此,没有怀孕史的O型血的母亲血液中也能存在A或B抗体,因此,第一胎的宝宝也可能发生母子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但病情一般较Rh血型不合溶血病轻,其发生率和病情也不会随胎次的增加而增加。
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是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其黄疸出现早,发展极其快,常常措手不及,在24小时内就可以上升到换血水平。如未及时处理,可导致胆红素脑病,最终导致宝宝听力障碍、运动障碍、智力障碍而终身残疾,出现无法挽回的后遗症。
因此,准妈妈们要准确了解自已和爱人的血型,来推测宝宝可能的血型。如果准妈妈是O型血,而准爸爸爸不是O型血,或者准妈妈是Rh阴性,而准爸爸是Rh阳性,则可能出现母子血型不合,应在孕6月后定期到有条件的医院抽血查血型抗体的滴度,如果发现滴度增高,可以用药物来预防胎儿溶血,必要时还可以进行宫内输血,提前分娩来保证宝宝在宫内的安全。
出生后应严密监测皮肤黄疸情况,一旦出现皮肤黄染,应立即到有条件进行新生儿换血治疗的医院就诊,来确保宝宝安全的度过黄疸的高峰期。如果母亲的血型不是O型或Rh阴性,但有不明原因的流产、死胎等不良病史,或前一胎有伴贫血的不明原因的重度黄疸,则应到有条件的医院查RhD以外的Rh血型,来排除RhD以外的Rh血型不合溶血病的可能。
新生儿溶血病虽然十分凶险,但只要在准妈妈和准爸爸们在孕期做好相应的检查,需要时做好相关预防,是完全可以预防,至少可以减轻病情,让宝宝健康成长的。
文章来源:湖南省儿童医院 新生儿二科
文章作者:李贵南
主任医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