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情况下孩子需要打虫?

(2016-09-21 08:37:49)
标签:

杂谈

常有朋友问及我,“我小孩消瘦、常喊肚子痛、有时夜里还磨牙,是不是肚里有蛔虫?现在哪种驱虫药副作用小些?

家长疑惑:

常有朋友问及我,“我小孩消瘦、常喊肚子痛、有时夜里还磨牙,是不是肚里有蛔虫?现在哪种驱虫药副作用小些?”

专家解读

首先,有这些症状不一定就是肚里有虫,因为小孩偏食也会引起消瘦;消化不良、肠炎等疾病也会引起腹痛;做梦吃东西同样可致夜间磨牙现象。所有家长不能自行诊断,盲目给孩子服用驱虫药,以免影响孩子健康。正确的做法是:家长定期带孩子去医院看医生,化验大便,确定有无寄生虫,是哪种寄生虫,如蛔虫、钩虫还是蛲虫,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选用驱虫药。

专家支招

使用驱虫药时需注意些什么?

1、2岁以下患者一般是禁用驱虫药的,因为两岁以下的小儿肝肾等器官发育不完善,药物会伤害幼儿的肝肾。

2、驱虫药一般在空腹时服用。可在饭后两小时服用,这时胃肠食物已基本排空,药物易与虫体充分接触,驱虫效果更好。蛔虫有“得酸则伏”的特点,如果服药前1小时食用适量醋酸,有助于虫体的驱除;如果服药后较长时间不排便,应适量服些泻药促便排出。

3、服药剂量要适量。剂量不足,虫体没有被麻痹,虫体受到药物刺激出现游窜,易引起腹痛、肠梗阻和胆道蛔虫等,而且驱不出来。剂量过大,易中毒而且损害肝脏,因此,要避免常服或过量服用驱虫药。但是,肝、肾功能不全、脾胃虚弱、癫痫、急性发热的儿童应慎用或禁用驱虫药;营养不良、贫血患者应先给予支持疗法,然后再应用驱虫药。

4、用药时,要注意观察不良反应。例如左旋咪唑(驱钩蛔)、甲苯咪唑(安乐士)、阿苯达唑(肠虫清)等咪唑类广谱驱虫药,极少数患者在服药后10—40天逐渐出现缄默少动、情感淡漠、思维抑制、记忆力障碍和计算力锐减等精神呆滞症状,有的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还有国内曾报道多例服用肠虫清引起急性脱髓鞘性脑炎。因此有咪唑类驱虫药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者儿童要慎用该类药物,并向医师说明。

5、服药时饮食上两多三少:多喝水,同时多吃含植物纤维素的食物,这可以增加肠蠕动,促使被杀死或麻痹的虫体连同粪便尽快排出;少吃会产气的食物,例如红薯、豆类、萝卜等,因为进食这类食物,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引起消化不良,影响肠蠕动,进而导致腹胀便结;少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和热性食物,如辣椒、葱姜蒜、狗肉、羊肉等,因为这些食物容易引起便秘,从而影响虫体的排出;少吃油脂类食物,因为驱虫类药物多属于脂溶性药物,过多的油脂性食物,会影响驱虫药在肠道的疗效,还会促进驱虫药的吸收,增加它对人体的毒性。

                                                                               本文作者,湖南省儿童医院药学部 冯坚  主管药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