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小宝宝快满1周岁时,活波好动,总想下地走。爷爷拉着小孙子的胳膊学走路,刚走了几步,小孙子忽然哭闹起来,左手臂垂下来就不能动弹了。爷爷慌了神,急忙把孙子抱到儿童医院。经骨科医生询问、检查,诊断为“桡骨头半脱位”。医生在小宝贝的胳膊上做了一个简单的复位动作,很快就恢复了正常活动,所以拉小儿胳膊一定要小心。
什么叫“桡骨小头半脱位”?
桡骨头半脱位,又称“桡骨小头半脱位”,俗称“牵拉肘”,是5岁以下幼儿肘部最常见的外伤。该病多因突然过度牵拉小儿手臂所致。伤肘可呈现半屈曲位,胳膊垂于体侧,上肢不能抬高、不能自由活动,肘关节不敢屈伸,手不愿取物或持物。自觉肘弯的外侧部疼痛,有时疼痛可放射至腕部。据文献报道,该损伤的平均年龄为2-3岁,最小年龄为2月龄婴儿,7岁后则非常罕见。
如何判断“桡骨小头半脱位”?
除了孩子的表现,提供准确的病史是非常重要的线索。通常存在患儿前臂受到突然的纵向牵拉史,X线检查难以显示出异常,所以去医院就诊时,孩子发生意外时现场的陪护人最好陪同,详细的描述出现意外时的过程,对“牵拉肘”诊断有很重要的意义。但病史不详或者有外伤史时,可以照片排除骨折或其他损伤。
手法复位简单易学。
以一手握住小儿患肢手腕部,稍给以牵引,另一手拇指给桡骨头以压力,使前臂旋后,同时将肘关节做最大的屈曲,则可听到轻微弹响声,或有滑入腔隙震动感,此时表明已复位。复位后关节的疼痛及活动受限立即消除。患儿可以像正常时一样将上肢举过头顶或持物玩耍,并能作肘关节的屈伸及前臂的旋转运动。如果多次发生脱位,则在复位后石膏固定3周,避免成为习惯性桡骨头半脱位。
关于“桡骨小头半脱位”的家庭预防和治疗,听听小儿骨科专家的建议
如何避免发生
l
l
l
l
发生时要注意什么?
l
l
l
l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