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
绝大部分先心病是可以治疗的!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先心病患儿经过积极治疗,病死率显著下降,绝大多数患儿可较健康的生长发育。
2、
许多家长认为先心病应该尽早手术。其实,先心病有很多种类,许多小房缺或者小的室间隔缺损,不造成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不需要手术治疗。对于室间隔缺损,随着缺损部位不同,有不同程度的自行愈合的比例,据报道,愈合比例在20%~60%之间,如果能自行愈合,则免除了手术之苦。绝大多数自行愈合发生在4~5岁以前,因此,有些特定位置的室缺在专业的小儿心脏专科医生明确诊断并分析后可以随访至学龄前再决定手术或者介入治疗。
另外,我们知道,小孩越小,心脏越“嫩”,也就是心肌越不成熟。过早手术,不光对外科医生的操作技巧要求很高,同时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时,心脏要停跳,应用体外循环机来代替心脏功能,保证身体重要脏器的氧气及养分的供应,称为体外循环)对脑、肺等脏器造成的影响也很明显,所以,不是所有的先天性心脏病越早开刀越好,手术时机应该由专业的小儿心脏专科医师决定。
3、
另一个极端是,有些家长怕孩子太小耐受不了手术,认为孩子太小,抵抗力差,擅自决定“让孩子大点再开刀”;有些非专科医生也会建议家长“两岁以后开刀”。殊不知,有些先心病必须尽早开刀,如果贻误了最佳手术时机,心肺发生了不可逆的变化(如肺动脉高压、肺小动脉闭塞、心肌肥厚劳损等),治疗效果就差了,甚至失去了治疗机会。比如室间隔完整的大动脉转位,最好在出生后两周内手术,超过一个月,很可能会出现左心室的退化,从而失去进行根治手术的最佳时机。再比如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单心室类心脏病,则应该在2-3个月以前进行肺动脉环扎手术,否则以后可能永远失去手术机会。有些疾病,比如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合并室间隔缺损的大动脉转位等心脏病,2岁以后常常会产生器质性肺动脉高压,从而造成手术失败。即使是单纯的室间隔缺损,如果室缺比较大,小孩出现反复肺部感染、吃奶受影响、或者生长发育比较慢等心功能受损表现的时候,也应该及早手术。
总之,得了先心病应该到专业的先天性心脏病中心进行全面检查,并接受小儿心脏专科医生的专业指导,由专科医生根据病情决定最佳的手术时机。
4、
目前为止,没有药物能够促进先天性心脏病愈合。通常医生开的药物都是用于减轻心脏负担,治疗心功能不全的。如果推荐药物根治先天性心脏病的,家长需警惕,谨防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