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央企,“支持雄安”不如总部搬迁

(2017-04-10 11:50:28)
标签:

杂谈

​​

雄安新区最大的想象力和唯一凭借,就是承载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如果没有这个靠山,千年大计可就成了千年之后的大计。

华北平原一强独大,巨树之下寸草不生,哪怕是老牌直辖市天津,也只能成为首都阴影下不起眼的卫星,更别说捡破烂的河北了,除了北京扔出来的污染重工业,几乎一无所得,而自身的中高端人力资源,几乎全被核心吸走,本地新兴企业一旦做大,譬如华夏幸福等,也纷纷脱冀入京……留给燕赵大地的,仍然只有触目惊心的环首都贫困带和重污染带。

苍凉大地需要改变,不断膨胀的首都也需要疏解,然而在经历“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一体化”等概念之后,尴尬格局依然如故。

雄安新区被视为迄今最重磅的落子,不着村店的华北腹地,直接对接首都北京,力度空前绝后,意味着这可能是拯救华北的最后一次机会。不动真格的不行。

而在等待疏解的“非首都功能”中,几十大驻京央企首当其冲,成为最先被明确的对象。当然央企级别很高,觉悟也很高,近日来已经有三十余家积极表态,宣布支持雄安新区。

局面貌似火爆,但是总有点不对味,细看各央企所宣布的“支持举措”中,多为旗下实业进驻或参与建设,而并没有传说中“总部搬迁”的意思。

各大央企很多都是传统产业,包括能源电力矿业等,很多还是不那么环保的产业,以实业方式支持雄安,似乎重蹈多年覆辙。

而北京需要疏解的对象并非生产实体,事实上各大央企的生产基地也早都不在北京,给北京增加负担的,如今只剩下庞大总部而已,它们管理着遍布全国的实体项目,跟首都功能并没有关系,仅仅因为权力核心的吸附而呆在北京,占据着黄金地段的高楼大厦和家属院地皮。

显然,如此实业“支持”雄安,不如直接总部搬迁。

实业进驻还是低端产业,什么中冶、中铝、中船重工……添什么乱嘛。总部基地才是高端产业,这些数量庞大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和办公机构,本身就足以吸附可观的第三产业,并因其对先进管理工具的需求,而萌生配套的高科技创新产业,这才是千年大计的正版宣言。

当然雄安也需要一些实体建设,总得修路搭桥盖高楼不是,然而这根本不是问题。这些东西是随着高端机构和人力资源而走的,有了这前提便自然有一切,而缺了它便有沦为鬼城之险,现实已经无数次验证。

以北京通州为例,多年来炒作过CBD东扩等N多概念,房价跌宕起伏令人咋舌,但睡城格局始终未能改变。直到北京市政府宣布迁入,立马迎来根本转机,核心区马上大兴土木,交通、绿化、景观建设一日千里,而且全都属于生态只能高起点,令人艳羡……很简单,爱哪儿都不如爱家,大权在握的管理者不会让自己受苦。其次,权力核心本身的吸附能力,比任何区位优势国际概念都靠谱,可以肯定的说,通州的尴尬一去不复返了。

河北已经塞满了传统产业,产能早已严重过剩,环境早已不堪重负,亟需升级替换,一边做减法,一边做加法,才能把脏肺洗成绿肺。河北不再需要传统项目,以“生态创新”为定位的雄安更不需要,如果非要来的话,只要总部就够了。

如今中国建设表态说我给你修路搭桥,银行说我来给你开分行,航空公司说我来给你建枢纽,中海油说我来给你上天然气管道,中联通说我来给你铺光纤……问题只有一个,搞这么些高端基建给谁用?当地百姓?产业工人?能否消受得起?

雄安不靠海也不靠香港,无法复制深圳和浦东的经验,当务之急是首先确立一个吸附核心,就好比市政府东迁那样,数十家央企总部的力度,还稍微够喝一壶,配套基建根本不用着急,只要核心确立,该来的都会蜂拥而来,都不需要国家花钱。

实业进驻,它就是另一个曹妃甸,只有总部进驻,它才能成为规划中的雄安。

光有央企还不够,还需要大学、医院、互联网产业,否则老百姓打工族能呆住,高端管理人员可呆不住。这方面同样也需要真抓实干,名校本部是起码的,如果拿分院糊弄,那就是另一个廊坊大学城,也不可能成为雄安。

但目前来看,央企是第一步、第一枪,它们虽无关首都功能,但跟权力核心关系紧密,它们会讲政治,也会耍心眼,搬动总部并不容易。这一步能动真格,以后的每一步都顺利成章,否则就全是梦想。这一步最难也最关键。

作者:纸上建筑

2017年4月10日

微博:纸上速评

公众号:纸上建筑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