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楼主坚决反对假C,之所以用字母代替,因为这似乎是个敏感词,某些平台会屏蔽的。
迄今为止,在各种重大场合,假C仍然乐此不疲,群众对此非常不满,有司干脆把质疑的声音给掐了,呐,和谐。
然而民众的耳朵和智商都在进步,近年来好声音、新歌声、蒙面唱将等选秀节目异军突起,显示出民众鉴赏力的提升,对真才华的关注,也反衬出对假C的厌恶、对花瓶歌手的拒绝。
近十年前的林妙可假C事件,当初并未多加关注,如今长大成人的林小妹报考音乐学院落榜,再度引发群嘲,回头查看有关资料,发现一些不得不说的秘密。
当年导演组为此辩解时曾抛出一个说法,称两人都是突破层层选拔而最终入围的小歌手,两人都录了音,反复播放对比后觉得杨沛宜的声音更好一点,而林妙可形象更佳,因而为了力求完美,为了“国家利益”,在这万众瞩目的场合上演了“最美双簧”。
到底最美还是最丑?
这样的辩解的确是辩解。在重要演出场合选拔A、B角以备意外,也算是行业通行做法,音乐剧、舞台剧中就常有。这一狡猾借口为假C涂上了合理伪装。
然而通常意义上的A、B角,是两人都能独当一面完成演出,意味着两人的艺术水准基本相近,随时可以替换上台,而绝不是一个出脸、一个出声“演双簧”的关系。双簧就是双簧,是我国特色的滑稽戏而已。节目单上印制的“A、B角”纯属自欺欺人,这是纯粹的假C、替C而已。
而导演组的“反复播放”一说,渲染得貌似二人演唱水平相差无几,谁红谁不红只是运气问题,就更减轻了自己的罪恶感,然而真是那样吗?
我们听不到当初导演组听的那版小样,但是感谢互联网时代,两个孩子从当时一直到近期的演唱录音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区别到底是不是导演组描绘的那样?需要“反复播放”才能分出高下呢?
我大中华人才济济,要说在同龄人中出筛选出一两个天赋异禀的小歌手并非难事,奥运会现场传遍四海的声音,也证明了杨沛宜确属难能可贵,小小年纪其音色、音准、节奏气息、感情都无可挑剔,声带松弛、发声专业,其高音尤其优美深远,不仅具备童声特有的质感,更有远远超越年龄的完美技艺,在宏大交响乐和专业合唱团的伴奏下毫不逊色,现场效果无与伦比,形成了语言难以形容的强大感染力,令人惊为“天籁之音”……这也是“演唱者”事后迅速爆红的重要原因。
虽然奥运现场放出的并非林妙可的声音,但借声而红的林妙可事后多次在舞台上演绎这首“成名曲”,也灌制过专辑,有兴趣的可以找出同期的音像资料对比,音盲一下子听不出来没关系,也像老谋子“反复播放”对照一下,不用很多次,相信你就会得出结论:天壤之别。
不是说林妙可有多差,作为未经专业训练的普通小孩子,也相当不错,但是也仅止于此。如果说杨沛宜是千里挑一、万里挑一的天才神童,林妙可不过是普通幼儿园文艺汇演的水准,几乎每个小学、幼儿园都能挑出这样的选手。说她的脸蛋千里挑一,我勉强信,如果说歌喉也是千里挑一选拔出来的,打死我都不信。
两人后来都发表了不少歌曲,如果继续对照下去,区别就越来越大。林妙可始终是捏着嗓子唱歌,声音打不开,咬字不饱满,高音上不去,低音不好听,感情也单调,听多了便觉索然无味,唯独摇头晃脑的夸张表情过剩,令人很不适应。如果说年幼时还能听到一些童声特有的稚嫩可爱,长大之后便一无是处,无论当时还是现在,对真正专业性的舞台来说,是根本上不了台的水平。
令人惊讶的是,其频繁亮相的演艺经历近十年,想必也得到过不少名师指点,歌唱方面竟毫无长进,长大后的歌声还不如小时候的,早该变声的她,居然还在捏着嗓子学儿歌唱法,已经令人听出了不适……如今被音乐学院拒之门外,实非偶然,既无天赋又不努力,这样的水平招进去,不是砸牌子的问题,是要砸场子的,多大的名气也不敢收。
林妙可虽然后来参与了很多的舞台演唱,也都是玩票水平,现场未经修饰的版本几乎更不忍猝听,走调走的都触目惊心,频频唱出车祸现场,好在其中也大都属于综艺场合无人计较,而鲜有专业演唱的舞台。
虽然本应属于杨沛宜的名气被偷走,奥运结束之后也很快回归了平凡生活轨道,但是幕后的金子总会发光,她考入了高水平的合唱团,签约了著名唱片公司,推出《喜洋洋与灰太狼》插曲等脍炙人口的专属作品,她与张学友、李云迪等巨星同台演出,次次表现惊艳,多次在各种专业舞台演唱,每一回都能听到令人惊喜的进步……硬是凭着自己的歌唱才华,和脚踏实地的努力,走出了一条实力派的音乐之路。
林妙可后来也灌制了一些儿歌专辑,也永远停留在了儿歌水平,有兴趣的还是可以去对比一下,尽管经过录音师精心调教,与杨沛宜的作品一比,仍然高下立判,同样的曲目,几乎首首碾压。正是应了那句名言: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回归普通学生生涯的杨沛宜亮相极少,两年前少女初长成的她因为参加校园比赛,翻唱录制了美国著名乡村歌手Taylor Swift的一首歌曲,发表后网友惊为天人,从英文发音到声线演绎,与原唱几乎难分彼此,早已走出儿时的稚嫩,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体现出未来歌星的无限潜能,即便立即去参加好声音盲选,也足以征服挑剔的导师。
而至今仍在哼哼儿歌的林妙可,若敢去盲选只能是闹笑话了。
有趣的是,因为同一首歌、同一个声音而成名的林妙可和杨沛宜,还曾有过几次同台表演的机会,给了人们更直观的对比。譬如2012年由几十位童星共同演绎的《北京祝福你》,每人演唱一两句,林妙可打头阵,杨沛宜第二个。在林妙可标志性的摇头晃脑和捏嗓唱腔之后,杨沛宜一开口便秒杀替身,她的声线早已走出4年前的稚嫩童音,成为略带磁性的少女声,更有火热的节奏感瞬间点燃全场,观众席上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人类欣赏优美音乐的本能。
她的惊艳表现不仅碾压了领衔出场的林妙可,后面的几十位童星也无人能及,跟她自然、投入、感情充沛的演绎相比,其他童星都有种被拎着耳朵苦练出一句的机械感,显得很不自然。在整首歌曲中,似乎只有杨沛宜那一句算得上自带和谐的真正歌唱,有粉丝发烧友竟把这一句单独截取下来反复欣赏。
当然,公平的说,这只是对比之下的残酷。而那些被网友无视的其他童星,单拎出来也都是通过各种选秀节目选拔出来的小天才,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杨沛宜确实不可多得的天赋和灵性。
总之,连非专业人士都能瞬间听出的巨大区别,奥运导演组的那些大牌导演、大牌音乐总监竟还要“反复播放”来比较,只能说,如果不是滥竽充数,便是信口扯谎。
而根据杨沛宜小朋友的家长透露,当年只参加过一次彩排,就再也没进过鸟巢排演,最后却按照要求重新录制了小样,并成为最终播出的定稿……一家人很早就意识到了上台机会渺茫,证明这一切不是偶然。这就是蓄谋已久的双簧丑剧,花瓶就是为花瓶而入围的,谁都晓得她张不了嘴,而真正无可替代的天籁之音,却早早就被剥夺了登台的机会,两者绝非A、B角的关系,她们从头至尾就是导演组手中随意拼贴的工具,而没有被视为一个活生生的有尊严有感情的人,还被假以“国家利益”的借口,这一幕简直为国家抹黑。
天才是上帝降临人间的礼物,竟在年幼时蒙受如此不公,也令人十分痛心。
也就是欺负孩子小不懂事。韩红、刘欢等歌星,也都是歌比人靓的典型,参与过很多类似的盛典,假如导演也对他们的长相说三道四,干出这种偷梁换柱的事儿来,人家不把你告上法庭才怪。情同此理,别找借口。歌手是一份正正当当凭实力讲话的事业,无论大歌手还是小歌手,都有着同样的权利和尊严。如今都讲版权啊、知识产权啊,而你居然在全球几十亿人眼皮底下公然玩双簧造假,真是脸都丢尽。
正如网友神评:一个小姑娘在深情地歌唱祖国,而祖国却嫌她不够漂亮!
如果说对杨沛宜没有伤害那是假的,当时小朋友已经到了能够领略苦涩的年纪,在事后的一些采访视频中,其蒙受的阴影表露无疑。而其父母不得不谢绝了大量采访和外界活动,让她在与网络隔绝的环境中默默长大,以减低众说纷纭对孩子的伤害。他们一家失去了很多,很多。
回到当初,如果没有那一幕无耻的行径,站在台上的就是杨沛宜本人,也必然同林妙可一样一炮而红,她的脸庞同样可爱纯真,没有观众会在意她换牙,而只会赞叹这天籁之音。
如果说有区别的话,她的发展后劲无疑将更足,在音乐这种领域是要看天分的,假天才迟早会被揭穿,而真天才绝不会被耽误。就凭当时已然令人惊艳的歌喉,已经足以踏上名符其实的童星之路。或许我们将拥有自己的秀兰邓波尔,凭真本领享誉世界,而不是另一个只会扭捏作态的怪胎沦为笑柄。
好在时间并没有埋没才华,在名利喧嚣中长大的林妙可终于碰壁的时候,平凡之路中默默成长的杨沛宜,已经成为音乐、学业的双料学霸,坚实地走在成功路上,最近又曝在2017美国学术十项全能赛中(USAD )成功晋级,即将赴美参加决赛……十年之后,再次代表国家争取荣光,这才是奥运女孩最美的奇迹,而这一切,不会再被他人轻易夺走。
十年之后,两人的差距越来越远,已经不止是歌喉。
纸上建筑出品
2017年2月23日
微信公众号:zhishangjianzhu
长按二维码关注楼主,每日推送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