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打破“中性霾”神话
标签:
临汾中性霾 |
2016年有许多新词一问世即成笑话,譬如“人无贬基”、“中性霾”等。
伦敦雾曾经几天之内夺命上万条,而我国遍布百万平方公里的长期重污染,却并没有传来类似噩耗,说我们信息不透明也好,有关部门瞒报也好,然而专家给出了科学的解释——中国霾跟伦敦雾成分不同,伦敦雾是致命的强酸性,而我朝雾霾是中性的。
虽然科学成果无以辩驳,但是一从“专家”嘴里说出来就会变味,若再经“爱国媒体”转播之后,其核心主旨早已面目全非。科学研究本是为了提供治霾思路,而宣传口径则当成了宽心药丸,下一步十全大补的营养雾霾呼之欲出,“中性霾”立即遭遇网友各种恶搞,成为路人皆知的笑话。
酸性霾和中性霾都会致命,可能一个速死、一个慢性,五十步笑百步真是悠久传统。
而且同一项科学研究证明,中性霾并非什么制度优越,而其实是“以毒攻毒”的化合作用而已,不是说我们的二氧化硫排放少了,而是电厂和燃煤所排放的二氧化硫,与汽车尾气、化肥等来源的氨发生了中和,导致了这样一个无心插柳的尴尬成果。
我们幸运地免于速死,但绝不是我们赢了,所有污染物都终将致命,只是个时间问题。
遗憾的是,这一点心理安慰可能也终将被打破。
北京的雾霾是最著名的,但绝不是最严重的,甚至新近开始刷榜的石家庄、成都等地也不能囊括全部,在很多不被关注的三四线城市,才是真正令人绝望的地狱模式。
昨日,科普账号 @中国气象爱好者 发现了一枚被忽视的霾王:山西临汾惊现“三重爆表”,除了常见的pm2.5和pm10之外,还逆天地搞出了一个二氧化硫,指数高达1152,在周边地区两位数的均值中独树一帜,令专业人士大吃一惊,临汾在烧什么?这不就是传说中伦敦酸性雾霾的元凶么?
气象学博主 @大脸撑在小胸 跟进挖掘之后,发现情况远比想象中严重,临汾最近30天二氧化硫的平均浓度高达814μg/m3,远超我国和世界的一切标准N倍,其短期致死风险已经接近伦敦。
如果我们注意每天的空气质量详情,会发现北京虽然也频频爆表,但二氧化硫指数是相当低的。这或许得益于几百万辆汽车的中和效应,怪不得每天污染最重的时候都是半夜,早高峰一到立马缓解……看来这限行不仅是打错了板子,还是冤枉了功臣啊。
当然上述分析纯属说笑,即便真有此因素,把北京的几百万辆车开到临汾去净化二氧化硫,也不太现实。但是一个有别于周边地区的奇高指标背后,一定有什么隐藏的秘密,就好像首都深夜潜行的柴油车等等。
临汾地区是否存在大量企业违规排放?——这是最令人狐疑的猜想。
正如一贯很低的二氧化硫指数一样,北京的雾霾虽然严重,但已经在公众聚焦下被修饰的很好了,小锅炉一律关停,大工厂全部搬走,铁腕禁止室外烧烤……输入性雾霾早已反客为主,网友多次见证雾霾有南至北攻陷全城的过程,显然北京再多措施也无济于事。
而在那些不被关注的中小城市,那些工厂密布的煤铁之都,那些监管疏松、官企相护的三四线城市,才是雾霾的核心,上帝的弃儿。譬如前一阵被曝光的钢都迁安,譬如昨天一夜成名的煤城临汾。有报道称,在迁安不但长期空气污染,连井水都是酸的。
这些地方居民长期生活在致命风险中,没有到位的措施和预警,如果不是专业大V偶然读到这可怕的指数,谁也不知道数百万人挣扎在死亡边缘。当地居民只能看到四处冒烟的厂矿,满窗满地的灰尘、满头满鼻子的黑污、日渐凋零的家乡、和日渐高发的癌症……
北京无法独善其身,也正是由于这些被忽视的周边地区,那里乌烟瘴气、无法无天、源源不断地产生着灰霾。
所谓的中性霾可能只是误会。我们不知道科研团队是在哪里取样的,大约不是临汾或迁安。各种污染物长途输送、混合之后,早已瞧不出本来面目,正好一句“成分复杂”掩人耳目,正好各种限行禁止烧烤,想咋整咋整,就是治不到根本。
中性霾只是个神话,也是个笑话,在那些出产第一桶霾的源头,它就是高浓度的二氧化硫,它就是强酸性的,它就是跟伦敦雾相差无几的致命成分。
临汾打破了“中性霾”的神话,同时也暴露了制造污染的真正元凶,有必要把扎堆在首都的镜头对准迁安、对准临汾,对准这些无人关注的工业重镇,同时把治理措施也集中在这些地方,可能远比只在大城市各种限行禁令有用。
纸上建筑 出品
2017年1月5日
微信公众号:zhishangjianzhu
长按二维码关注楼主,每日推送精彩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