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给离奇坠亡一个理由?

(2016-01-07 08:56:41)
标签:

芜湖女生坠亡

日前,一则题为《女大学生跨年夜与两学弟开房坠亡》的新闻迅速抓取了公众的眼球,在感到惋惜的同时,很多人也流露出“贵圈真乱”的复杂表情。然而随着案情的进一步披露,大家很快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儿。

【开房还是被开房?】

几段流出的酒店监控视频表明,女大学生是被男生大扛在肩上背进宾馆大门的,开好房间后又一路背进电梯,自始至终人事不省,鞋子都掉了,手臂直直垂下来,身体瘫软如泥……在这种前提下,如何体现出该女生的自由意志?她究竟是“开房”还是“被开房”?

昨日警方已经发布了调查勘验结果,称当日无性行为发生,伤情符合高坠所致,坠落形态符合无外力自由坠落,次日酒精测试为严重醉酒……警方确定该事件为:重度醉酒状态下导致坠楼的意外事件。

意外?——这是酒店不是河边,窗户有相当高度,而且大冬天一般不会敞开,一名死后仍然呈重度醉酒浓度的女生,一名人事不省被一路背进来的女生,是如何完成“爬窗、开窗、坠下”这一连串并不轻松的“意外”动作的?

女生家属对警方结论不认可,但警方拒绝出示相关证据,家属通过私下渠道获得了部分监控视频,并于网上公布,其强烈反差瞬间引爆舆情,广大网友再次集体进入福尔摩斯断案模式。女生家属则已经聘请律师追查真相。

【醉酒还是被醉酒?】

根据警方调查,跨年夜当晚三人相约酒吧,分享了一瓶黑方威士忌,兑8瓶绿茶,喝完后,女生已呈醉酒状态——我们不知道他们这酒是怎么喝的,黑方威士忌酒精度为40,一瓶容量为700毫升,如果三人均分的话,大约相当于每人低度白酒4两。

这个量是可以达到血检醉酒浓度的,但外在表现则因人而异,量大的人可能啥事儿没有,一般酒量的人则会醉态明显,但要达到人事不省的地步,这点量也比较勉强。

在事后的酒店监控中,两名男生举止如常,看不出醉态,还背得动百多斤的女生脚不打滑,4两酒后能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这说明,要么他俩酒量都很大,要么他们喝的酒大大少于女生。

一般年轻人聚会,男生喝酒普遍多于女生,但是也有例外,假如男生另有所图,则会设法先把女生灌醉。无怪乎好多洋节都被称为“失身之夜”。需要阐明的是,只要没下药、没强迫,而仅仅凭借酒精催化达到目的,这并不违法,但是产生意外后果另议,法律中还有共饮人责任一说。

调查勘验需要全面,以便排除所有最不利可能。令遇难女生家属疑惑的是,为何没有对两名男生的酒精检验结果?——他们喝没喝酒,喝了多少,也是剖析案情的重要指标。由于当事人口供等资料警方一律不予公布,遇难者家属也就无法获知事件全貌,比如三人的跨年夜计划,两男生的真实打算,等等,无论换了谁,都会产生强烈质疑。

【坠亡还是被坠亡?】

三人下榻的房间已被封锁,家属来到了酒店临近的房间,发现窗户只能打开一小段,头都伸不出去,几个房间都是如此,现场媒体记者对此予以证实……对此警方的回应是涉事房间的窗户可以打开28厘米,头部和身体可以通过。(新安晚报)

28厘米,观众可以比划一下这个宽度,理论上身体是可以通过,但肯定需要调整好姿势、顺序侧身而过,成年人肩膀宽度超过40公分,没有捋直了随便撞肯定过不去,而若要以“意外”姿态不小心滑落,恐怕就更难了。

酒店通过卡子等零件,限定推拉窗的开启宽度,属于常见的防盗措施,目的是让贼人钻不进来,但为何其他房间都调整到位,唯独涉事房间能打开大一些?安装工人失误?——而即便确如警方所说能打开28厘米,要“意外”坠亡也非常不容易。

最后说说三人的关系,目前没有迹象表明存在正式的男女朋友关系,然而据警方透露,陈艳与一名男生睡在一张床上,而俩男生报警时,浑身赤裸只穿个内裤……这显然超越了普通关系的界限,更超越了通常酒后照顾的界限,在没有正式交往记录的前提下,脱光光躺在女生身边,是否符合女生意志?是否曾发生争执?

基于上述情形,遇难者家属确实有理由质疑。特别在警方对其他当事人情况守口如瓶的前提下,在完全不了解两男生品行的情况下,也很自然会产生最不利的推测:究竟是坠亡还是被坠亡?

妙龄女性意外坠楼,从来是引发关注度极高的案件,前车之鉴,譬如北京大红门女孩坠楼案等,稍有不慎便会引发群体事件。因而类似案件的处置需要格外谨慎,包括案情、证据应当披露到什么程度,如何令公众及时收到完整确凿的信息,需要有关方面在合法前提下及时举措。

关注本案的人群中,有大量感同身受的女性,甚至有网友感言“如今弄死个女孩实在太容易了”等等……“醉酒、开房、意外、两男一女”等关键词,令多少年轻女性乃至女生家长胆战心惊。女孩长大成人,不可能不参加社交,可能她们并非都是乖乖淑女,但也绝不该随时面临亡命陷阱……这一切需要公开、透明、可靠的法治环境予以保证!

我们理解,只要能证明不属于刑事案件,警方的工作就告一段落了。至于遇难者为什么“自杀”,或者以多么多么巧合的姿态“坠亡”,警方可以推脱说不属于自己的工作范围。

但是遇难者家属需要一个合情合理的答案,公众也需要一个符合逻辑的结果,而不是一纸简单的结论。当调查结论不能回答所有疑问,难道只能无条件接受?谁来给离奇坠亡一个理由?

纸上建筑 出品

2016年1月7日

微信:zhishangjianzhu

微博:http://weibo.com/paperarc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