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抢险怎变成抢相机?

(2015-05-21 08:59:06)
标签:

徐昊

贵阳

塌楼

天有不测风云,地有豆腐渣成群。昨日中午,天无三日晴的贵阳下了几天雨,便令一座九层居民楼轰然垮塌,碎成了渣渣……截至昨晚有16人失联。

埋了几个人还没搞清,事故原因却第一时间就搞掂了——事故2小时后贵阳市政府便发布通报,称垮塌系因“连续降雨山体滑坡”造成……好像专家调查组还没来得及进驻吧?这房子究竟是“他杀”还是“自杀”,一般人没那么容易瞧清楚吧?

即便有所谓“降雨、滑坡”的因素,房子塌不塌还得看本身硬不硬,世上能挺过七八级地震的大有楼在,抗震标准合格的一定不会塌,塌也不会粉碎性的塌。看贵阳楼房碎的那个渣样,最起码说明这楼整体性太差,不会是砖混一直垒到九层的吧?符合规范么?——事故究竟几分天灾,几分人祸,岂能是几个外行领导拍拍脑袋就能断言的?

然而这样的“提前结论”却并不意外,楼房垮塌这种事,能推给天灾的一定推给天灾,以免给相关领导惹来麻烦。

果然,分管安全生产的贵阳副市长第一时间就赴现场“抢险”了,估计伊此刻心情很复杂,究竟是去抢救群众,还是去抢救自己的官帽,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又果然,伊一上来就先把现场给封锁了,防火防雷防群众,最主要是防记者,一名新华社记者亮明身份后,仍然被阻挡在外,交涉期间,一名领导摸样的指挥者上下嘴一碰:“把他的相机收了!”——在被驱赶之前,新华社记者抓拍下了这位领导阻拦采访的瞬间,此人正是贵阳副市长徐昊。

毫无疑问,天没黑徐市长就红了,其简历及分工已被曝光,其分管工作中赫然包括“安全生产、维稳、信访”等等……伊在现场的应急反应,正符合其业务特征,子曰:习惯成自然也。

副市长不抢险抢相机,真令人替已经被埋和即将被埋的群众寒心。新华网、人民网等央媒立即开始了炮轰,然而在当地领导管辖下的政务微博仍然负隅顽抗,迅速“辟谣”称:系为“有序救灾”而采取警戒措施,一男青年在未亮明记者身份情况下,手持相机往警戒线里冲,与现场指挥同志发生争执,经劝说后“自行离去”,不存在负责同志不抢险枪相机行为……

尼玛推的一干二净,当事记者把照片都拍下来了还嘴硬,一只大手正蛮横地挡在镜头之上,介是干嘛呢?“劝说”用手不用嘴?

不过我们知道,当地官方的嘴硬只限于领导还没有丢权失势,一旦明天宣布被查,立马又会调转枪头“坚决拥护组织决定”了,有种保留着“辟谣”微博别删,看真相大白后扇谁的脸!

面对此仓促“辟谣”新华社方面迅速反击,涉事记者欧东衢称:“现场工作人员抢夺相机,推搡记者,铁证如山。当时我将新华社记者证高高举起,确保所有现场工作人员看见。”——欧东衢随即晒出更多现场留影,其中一名警员面目狰狞,如果不是在抢相机的话,这表情恐怕是要杀人了……

人民日报遥相呼应推出速评:别让“相机风波”成为塌楼次生灾害。居民安危牵动人心,此时发生抢夺相机风波,令人遗憾。突发公共事件,藏着掖着不明智;公开信息,欢迎监督,才是明智之举。

也有媒体出来和稀泥了,说“还是赶紧来关注抢险吧”之类。

别扯了,抢险战士都在现场忙着,没了谁地球都能转,批评一两个滥权官员,至于现场救灾就敢停了?——相反如果任其掖着藏着,则很有可能令遇难者成为冤魂,工程质量原因如被成功掩盖,还会把更多的无辜群众置于危险之中,孰轻孰重?——所以,灾要救,制造“次生灾害”者也要揪,试图掩盖的真相更要查明白。

一叶可以知秋,这名副市长为何要阻拦记者,背后一定有猫腻。最轻的是主管“安全、维稳”的工作习惯使然,显然这习惯必须改。往重了说,可能存在利益牵连,泛泛说房地产是地方政府的左右腿,捆绑着高比例的利益分配和监管责任——而百度一下垮塌的“宏福景苑”小区,貌似还是交楼不久的新盘,新楼碎成这个渣样,恐怕从上到下难脱干系。

今晨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相继删除昨晚义愤填膺的批评,传言称涉事双方已经“握手言和”——但公众相信这不应该是私事,涉事官员阻拦的不是某位特定记者,而是天下期盼真相的眼睛。塌楼属于公共安全事件,一般群众不让进可以理解,连记者的镜头都要遮上,公众如何了解真相?难道就凭官方2小时确诊的“降雨、滑坡”?——此刻和稀泥,就是在葬送普天百姓的安危。

阻挡记者、抢夺相机,恐怕不能算是一个副市长的合法工作,而记者采访公共事件受法律保护,违反纪律和法律的官员应予调查,私下言和就算了?以为小孩打架呢?——不查都是活雷锋,一查就是活课本,清官不怕火炼,贪官先蛮横后软,昨日刚刚爆红的明星,不要低调逃离视线最好。

纸上建筑 出品

2015年5月21日

微信:zhishangjianzhu

微博:http://weibo.com/paperarc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