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座宣传应当停止
(2014-01-20 08:42:27)
标签:
强索座位杂谈 |
让座本来是传统善举,如今却变成了令人纠结的事情,甚至引发激烈矛盾。
——有武汉网友爆料,在地铁上遇见一蛮横大爷,一上车就直接拍醒一位正在熟睡的女孩:“快起来,我要坐!”女孩生气回应:“你要座位不能好好说话吗?”大爷竟高调责骂:“你爹妈没教你尊老爱幼吗?没教养!”最后一男生为解围让出了自己的座位,这位大爷方才骂骂咧咧的坐下。(武汉晚报)
这种事已经并非鲜见,但经当地媒体首发后,这条并不新鲜的小新闻立即被人民日报等大媒怒转,并引来网友跟评如潮,可见受众对这类事情已经积怨颇深。
在各城市公交车辆上,的确存在着一些倚老卖老的大爷大妈,蛮横到强行索位的虽不多见,但别人让座时连句谢谢都吝啬、一脸理所当然的,却常常不难遇到。这无疑极大败坏了让座者的心境,此少数为老不尊者,也成为近年引发让座非议的主要源头之一。
然而这种“理所当然”的心态又是如何养成的?是否存在环境方面的误导?
——我们注意到在如今的公交车辆之上,“让座宣传”已经成为例行广播,跟随报站音反复叨念不止,而一些售票员和司机同志也整日孜孜不倦地提醒。
当然,遇到个别特殊情况,司乘人员及时协助无可厚非,但全天候的例行宣传,形成过度提示,形成了环境威压,事实上将一种自发的善举,固化成了应尽义务。很多青年乘客从此在公交上承受着无形压力,几乎坐立不安,总得盯着有没有老人上车,以免因自己让座不及时而惹非议。当然,主动让座的光荣感也因此而变淡了。
这种过度提示的环境,经常乘车的老者也在其中,他们所逐渐形成的激励就是“理所当然”——因为是“喇叭里”一直在“要求”的,因而也就无须自己再感谢;而未能“按要求”及时让座的,倒像是犯了错误;至于“装睡”看不见自己的,更是应该严厉谴责。一部分胆子较大的大爷大妈就当真这么做了,这极少部分被新闻曝光的“奇葩”,其实有着相当的人数基础、和心态基础。
无疑,环境暗示对人们的所作所为是有影响的,虽然并非所有人都会被错误激发,但基础氛围被扭曲之后,被错误激发的频率大大高过无过度暗示的正常环境。
尽管“让座宣传”的广播用语很难看出什么不当,但不当就在于它被反复宣传,它的本来面目应该是自觉自发的善举,而不是什么“法定义务”,它不应该这么一天到晚反复提示,被提示过再让座那就不叫善举了,过度宣传把整件事都给扭曲了。人们潜意识中都有逆反心理,一些倔强的年轻人偏反其道而行之,而一些不自知的老人则被惯出了毛病。
公交车辆上的反复提示,可能也有公交运营方的私心考量,他们不希望腿脚不好的老人摔倒给自己惹来麻烦,有的司机宣称“没人让座就不开车”,可能也并非发自什么侠肝义胆。
可能的确极少数登上公交车辆的老者需要额外关照,但达到这种程度的比例不高,大部分老者能登车就能站稳,倒是不少司机开惯了飞车,年轻人也未必能站稳,当然,年轻人摔倒的后果较轻,所以司乘人员特别关照老人有座。但正确做法应该是稳稳当当开车,没有人会摔倒,不应该要求人人尽高标准的道德,来弥补一方应尽的本份。
而地铁车辆一般运行比较平稳,在安全无忧的前提下,更没有必要过度关注让座的事情,应该顺其自然。不一定老年人非得要坐,有些大爷大妈是准备去公园打拳跳舞的,身体棒着呢,而有些年轻人一看就睡眠不足,差不多是随时猝死的节奏。到底谁让谁,最好还是各人自己把握。
不如试试,无论是电子嗓还是人嗓,都不要再啰嗦了,把所有让座的宣传撤掉,还原到一个不存在“理所当然”的正常环境,让人们重新找回主动让座的光荣,也让小朋友和老朋友都学会说谢谢,也让那些确实疲惫的年轻人能够安心睡觉,不用再担心有人理直气壮地把他们拍醒。
文/纸上建筑
2014年1月20日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标明作者并给出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