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种下“恶魔”的种子?
(2013-12-06 08:14:04)
标签:
摔打男婴杂谈 |
孩子就是一顷田,种什么籽就会结什么果,所以才有了脍炙人口的“爱的教育”,而如果不慎种出了一个恶魔,也必有其根源。
昨天曝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故事:重庆背书包的十龄女孩,在电梯里暴打一名素昧平生的婴儿,并涉嫌将其从25楼抛下至草丛。婴儿迄今生命垂危。
最令人无法捉摸的是何来动因?
只有十岁的小孩子,并不完美的作案手段,很难指向有预谋的施暴。名嘴董路在第一时间的分析中,认为这属于突然间的狂躁爆发,或因婴儿哭闹引起,但女孩心中也潜藏着“恶魔”,属于一种极端罕见的变态人格,在人群中只有百万、千万分之一的概率。他强烈反对就个案扩大解读。
我们宁愿相信他的分析是对的:这只是一个极端罕见的偶然,只有百万、千万分之一的概率。但怕就怕万一不是这样,则我们必须找出养成“恶魔”的轨迹,以便为可能并非极小概率的灾难提供对策。
我们承认,不光小孩,很多成熟理性的大人,心中也潜藏有“恶魔”,也不免偶尔会因为一点小事,而产生暴戾疯狂的念头,所幸这一切并未统统发生,是因为我们的理性,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从小到大的社会经验,告诉我们那不可以。而这一切外在影响也可能教会相反的东西。
当然,最好的情形是发自心底的宽容和爱,那些恶魔的念头连有都不要有,这也就是“爱的教育”之所以重要,这是父母所能给予孩子的天堂,让他在爱里长大,那么一生都会微笑着面对世界,那个“恶魔”根本就没机会唤醒。
很可惜我们无法做到圆满,也无法取代整个社会对孩子的影响,甚至我们自己就常常被“恶魔”主宰。
这个社会仍不乏暴戾、歧视、和种种争斗,在我们这个摩肩擦踵的国度尤其如此。父母有意无意教会孩子厌恶某一群人,乞丐、流浪汉、或是农民工;家长会带着孩子与他人吵架,亲口演示恶毒诅咒;父母甚至可能对孩子拳打脚踢,亲手教会他施暴的方法。
有些家长是十足的恶魔,把孩子当做自己发泄怒火的私域,但他们知道这并不光荣,所以在施展暴戾的时候,会小心的瞅一瞅有没有被旁人发觉——正如那个小女孩在摔打婴儿的间隙,不时瞅一眼电梯还有多久才开门,从而决定要不要踢出下一脚。
——这一细节被部分网友解读为“从容淡定”甚至“高智商犯罪”,引起了董路的激烈反驳。而我也认为,解读言过其实。她不经意的一举一动,可能只是从某位家长身上学来的皮毛,从年龄讲,她还不可能掌握全套。
但这点皮毛已足以令人颤栗,因为她,或者他们,同时也未能学会克制。就像一群刚刚懂得使用武器的初中生,犯起事来往往比成年人还可怕,他们拥有了致命武力,但还不懂得计算后果,如同一把没有保险栓的枪。
这一次事件固然非常极端,但未成年人中间的施暴并非鲜见,不久前就有十来岁的女中学生群殴一个同学,剥光她的衣服,逼她喝马桶水……不乏一群小孩子同时释放出了“潜藏的恶魔”,正在铸成可怕的后果,而且彼此毫无认知。
这一切从何而来?如此罕见的“极端人格”怎会聚集在一起?——我们无法以“百万分之一”的借口去搪塞。
昨日晚些时候,重庆摔打男婴案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消息:其父亲称自己和妻子平时常会打骂女儿,多少对性格有影响。伤害男婴只是她“表达感情”的方式,或因婴儿对她“不友好”引起,但否认故意扔婴儿坠楼。警方称,因行为人李某只有10岁,未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公安机关依法不予立刑事案件侦查。(新京报)
——又是一起铸成惨剧却无人承担刑责的案例,不禁令人唏嘘,也难平追问。而从家长口述的片言只语,已经可以窥见其“养成恶魔”的些许轨迹——看来,这真的并非是董路揣测中“百万分之一”的极端人格,它有其渊源,并且可能有着庞大的社会背景。迄今,常以打骂来“表达感情”的家长并不鲜见,而孩子们所能汲取的暴戾经验还不止来自家长……
这些因素不容忽略,今天我们知道,多小的孩子也有机会铸成大错,而作为未成年人,不可能得到对等惩戒,但这惩戒必须有成年人去承担。家长,学校,乃至社会,必须共同思索,那罪责一定可循至我们——是在何时何地,种下了“恶魔”的种子?
文/纸上建筑
2013年12月6日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标明作者并给出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