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民日报新大楼杂谈 |
http://img.itc.cn/photo/oY9EH4WjI5P
“神枪”披上了“土豪金”!——随着工程项目的最新进展,某日报大楼再一次引发网友激烈吐槽……像这样远未完工,就已经屡次红透海内外的地标性建筑,可谓是史上罕有,相当的罕有。
我国真不愧为当代世界建筑的焦点,动不动就戳到了人类审美的G点,令寰球为之汗颜。小伙伴们不禁要问:如此欢乐的“设计”究竟是如何出炉的?
很多人都存在一个误区,以为大楼都是建筑师设计出来的——这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都没错,唯独在我国差不多全错。
从表面看,这个设计是“竞标”得来的——据媒体报道,业主方邀请了五家设计机构前来竞标,尽管它们都是“国内顶级”的,但如此重要的地标性建筑,竟然没有进行国际招标,还是相当意外。你看,同为权威媒体的央视,人家请的库哈斯,那么万一搞砸了,还可以说是洋鬼子的阴谋嘛。
经过多轮“评审”,由周琦教授领衔的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团队,击败了其余4家竞争者(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南设计院、中冶设计院),力拔头筹,一举中标。当然,在其“多轮”评审过程中,肯定也“举”了不止一下,才最终引得“评委”欢心,其中坎坷外人就不得而知了。
http://img.itc.cn/photo/oY9EoleCTsb
然而最初中标的方案雏形,并不如最终这般威猛,从效果图看,反倒貌似一个乖乖宠物,叼着个飞盘一样的东西——周琦教授解释那是一个直升飞机停机坪——哇塞,大媒终究是大媒,此等配置可不是一般单位能享有底。不幸的是后来被取消了,周琦证实“因为有人民日报社领导说,那里不具备停机条件,后来就做了全封闭的穹顶”,也就成了今天这幅摸样,反而因祸得福,气场大变。(引文来自现代快报)
http://img.itc.cn/photo/oY9EWqwmpXE
这个细节不经意的透露了方案拍板过程中“领导说”的威力,评委千句万句,专家万句千句,是不是顶得过“领导”半句,是很耐人追寻的。如此技术性的修改条款,不由工程师来说,而由领导吩咐,略微可见一斑。想必对于久经考验的同胞来说,这些无需解释太多,打住。
既然中标了,就不能不阐述一下“理念”,结果一说大家都笑了:原来又是“天圆地方”——凡是中国设计师的作品,就没有不寓意“天圆地方”的。然而周琦教授坚称本团队的方案具有独特性,说“北京现在CBD核心区的建筑中,都是四平八稳的盒子,这种超现实主义的建筑风格在北京还是标新立异的。”
——疑?教授说的确定是北京CBD么?望了望“大裤衩”等“四平八稳的盒子”,我们要慨叹自己的几何常识了。
在这区域自诩“标新立异”是需要相当勇气的,当然作为中标人不应缺乏这个自信,然而谈到其独创性,人类自古以来就有“那啥崇拜”的传统,留下脍炙人口的具象雕塑无数,这方面也还是不敢称大的,不过在人类整体摆脱蒙昧的今天,倒的确可以称得上“大胆”。
如果要再详究方案诞生的过程,现代快报描述道:“设计过程其实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周琦曾带领学生设计了三个思路完全不同的方案,离最后交标还剩十天的时候才确定了最终方案”——说到这里,建筑系的童鞋们都会心的笑了:别说我们还没出茅庐,在城市CBD挥斥方遒的可能就是我们哦!
这也是高校设计团队参加竞标的一个典型过程,当然,教授都是名教授,而执笔的可不一定是几年级的笔了。
在国外,建筑师的炼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青年毕业生必须在节点详图等基础工作上磨过半生,才有机会染指一些大型项目,但在我们这儿是如此的不同,大型项目成了学生用来练手的儿戏。
当然你可以说有主创建筑师在把控,然而这与国外建筑师的创作流程也大相径庭:通常,概念构思是主创建筑师一个人的工作,大体成形时才会把草图交给助手去发展,此种模式很难产生什么“三个思路完全不同”的方案,说白了,那是利用学生们活跃却没有深度的头脑去撞大运而已。
作为名家建筑师,一般都已经具备成熟的方向和理念,不是随风摇摆的,这正是大家之所以成为大家,汇总外国著名建筑师的作品,大都可以清晰窥见其一脉相承的独特风格,这不是纠集几个学生弄几个“思路完全不同的方案”所能历练出来的。也许正因为如此,除了一句“天圆地方”他也再讲不出什么“理念”来,因为这根本就不是在某一理念上长期探索的结果。
学生作品“三选一”,东南大学的方案在拿出手之前,就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偶然,然后再与其它四家或许是同样流程产生的方案放在一起,等待“评委”或是“领导”的钦点,最终结果的偶然性可想而知,好比皇上选妃,从来也不会公布评选标准,凭的只是眼缘。
凭经验来看,最后十有八九会选中最为狂放的造型,这是我国当代决策层的最新潮流,求的就是出奇冒泡,以至于常常冲向极端,像大裤衩、鸟巢、大剧院等例子比比皆是。
这样片面追求形式主义是很危险的,很多设计造型震撼,但其实并没有什么内涵,建筑同人一样,外貌与深度并不成正比,而刻意夸张的外表,往往是内心空虚的表现。加上建筑师手法不够抽象的话,还可能坠入某些不太妙的造型联想。
说起怪异造型,外国也并不少,很多现代大师的作品都够怪,但他们高就高在擅于“抽象”,一般不会让你直接看出来像枪像蛋,徒引嘲笑,而且他们一定可以讲出自己的独有理念,绝不会是俗遍大街的“天圆地方”。
说白了,“金枪”是如何“出鞘”的?答案就是,只有在我们这方特色水土,它们才有机会出鞘,成为全世界的笑柄。
文/纸上建筑
2013年10月15日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标明作者并给出原文链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