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钱眼”里拍不出公正

(2013-08-23 15:49:29)
标签:

电子眼外包

杂谈

http://img.itc.cn/photo/o0kf5bjgSF1

开车的朋友们发现,莫名其妙的罚单越来越多,去年的十一长假就爆出过这样的案例:旅趟游回来,高速费免掉省下了几百元,事后领到的照相罚单却有上千元——有人调侃到:国家的便宜还敢沾么?

现在我们至少找到了其中一部分的原因——用于交通违法取证的“电子眼”居然被“公私合营”了!

——新京报报道,近年来四川、广东、福建、浙江、江苏、陕西等多地推行了电子眼“外包收益”模式,以成都为例,引进私营企业“四川浩特”出资安装电子眼系统,并以“取证成本”的名义,从司机所缴罚款中分得39%的利益,企业方每年获益数千万元!

安装一套电子眼的成本在78万元,“四川浩特”在成都以此模式从0509年安装了近1000套,共计成本也就七八千万,从上文透露的收益水平来看,真是一项好生意!

“电子眼”变成“钱眼”,还能拍出公正的执法吗?

警方或许会辩解说:无论电子眼谁装,只有合格的证据才会被承认——好,现在就可以回答,如果盈利性被卷入执法环节,它一定有很多办法来干扰公正。

比如,有的市民发现,在高速路限速变更标志之后紧跟着就是摄像头,没有留出合理的缓冲供司机减速;有的市民发现,在一些无关紧要的路段摄像头林立,稍有不慎便遭到罚款;更有一位成都市民,在一小段路内拿到两张超速罚单,记录信息显示其在15秒内跑了3.6公里!——这是车神还是电子眼神?

或许一部分证据是“合格”的,但是其取证方式可能不合格,甚至不合法,近乎于“钓鱼执法”。我们不仅要求结果无误,而且要求过程合规。

如果罚款数量牵涉到经济利益,承建方一定会想尽办法,他们可以在重要但是不赚钱的路段少放摄像头,而在不重要但是容易赚钱的路段猛放摄像头,甚至直接对设备本身动手脚,这些猫腻你可以发现一个封杀一个,但始终会防不胜防。

“电子眼”也被称为“电子警察”——它不是一件简单的设备,与警察一样具有取证执法的功能,既然哪国的警察也不允许私人参股,那么代替警察执法的“机器眼”也应该分外慎重,这并不是非常难以判断的事情。

各地警方还可能辩解说:引入企业是为了解决公共财政资金困难——这种借口不值一驳,最先引进这种分账模式的并非什么贫困省份,而是广东、江浙等最发达区域,恐怕不是因为缺钱,而是某些人想要逐利。

如此一本万利的生意,看样子比高速路收益还凶,私营企业当然跃跃欲试,有机会谁不想干,这一头的热情非常容易理解,而另一头发包部门的热度就有些存疑——请决策者明示到底是考虑公共利益还是另有隐情?

经济驱动影响执法公正的例子屡见不鲜,如今我们甚至都不允许给罚款下指标,不允许和任何个体利益挂钩,更不用说把罚款用来分账。

设备当然可以向社会公开招标采购,请把采购款付清,钱紧就慢慢来,大家等得起。用罚款来分账的模式绝对不行,这是执法,不是一般的公共服务,再困难也不能把执法公正给卖掉。

/纸上建筑

2013823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标明作者并给出原文链接。

纸上建筑微博:http://weibo.com/u/109851228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