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奴”何止发言人?

(2013-05-13 11:58:21)
标签:

刘铁男

杂谈

真相再一次被“谣言”击中——在被媒体人罗昌平实名举报五个月后,终于确认前能源局局长刘铁男因“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此前,能源局新闻办负责人曾回应此事纯属“造谣污蔑”,并称已联系“网管部门”和“公安部门”予以“处理”。

人民日报昨日发表微博评论:新闻发言人本是公职,怎会沦为“家奴”,为个人背书?

——发言人沦为“家奴”不假,但“家奴”可仅止于“发言人”?——发言人首度回应中提到的其他“朋友”呢?在本案中它们似乎未充分发挥“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存在。

根据互联网监督的经验总结——删帖,他未必有救,但不删帖,他就死定了——很多网友以此规律来预判类似案件的最终走向。在本案中,网友再次猜中。

的确,除了“发言人”即时“辟谣”之外,五个月来没有发生大规模屏蔽和删帖,举报人也没有传出被“法办”的消息,进展如此的“平顺”竟颇为罕见。

而这,似乎也并不能仅仅归结于“实名”的姿态和相关证据的提供。

——每天在互联网上的“实名举报”浩如烟海,其中也不乏附带有详实依据的案例,但并非每一桩都能获得如此“平顺”的命运。

譬如不久前“女博士常艳”发表的“纪实作品”,甚至详尽列出了11次AA的时间地点,却转眼被成为“虚构文学”,并遭遇系统性的删帖,自身也受到巨大压力以至于“精神失常”——恰恰证明暗中运行的有关机制并未“失常”,些并非仅仅一个“发言人”所能做的,显然“朋友们”起到了作用。好在最后结局不错,这是一个“殊途同归”的案例。

而在更多的案例中,殊途殊归,机制未失常,结果也未失常。——“失常”的只有相关举报人,相关帖子也毫无意外的“失踪”,相关媒体也都不约而同的“失声”。恕无法列举。

区别在这里,玩味也在这里。但我无法进一步的推论,因为知道,时隐时现的“家奴们”其实从未有须臾的失踪。

/纸上建筑

2013513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标明作者并给出原文链接。

纸上建筑微博:http://weibo.com/u/109851228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