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十大名楼的散伙
(2012-11-06 12:41:43)
标签:
打包申遗杂谈 |
散居天南海北的十几个仿古建筑,要联合起来打包申遗,这天才主意不知是咱们首创的,还是从哪偷师学来的高招,反正我都觉得很不道地。
假如哪座名楼觉得自己够资格了,大可以独自申遗,而假如个个都不够资格,难道联合起来就够了?这个也能拼数量?
十大名楼当然个个都不够资格。差不多都是现代仿造的假古董,最年轻的才11岁,这么年轻就当“遗产”实在令人心碎。
而其中名气最大的黄鹤楼,历史上屡建屡毁不下十次,我们今天看到的是1985年版本,楼里还有电梯。而此前一百多年国力衰弱,那座山上根本连个楼的影子都没有。如果这路子也能申遗成功,陕西省立马能把阿房宫给你复制出来申遗。
最近欣喜的听到“十楼集团”终于散伙了,据说内因是不够团结,那很自然,一群追名逐利的乌合之众要能团结才是怪事。另外一个原因恐怕是遭群众奚落的太狠。
当然这些原因主办方是不肯流露的,日前十大名楼开了个协调会,把焦点转移到了“保护和抢救”上,贻笑大方,连文物都不是的假古董,谈何“保护”?踩踏了重修就是了,又不是第一回假冒。另外新崭崭的楼就要“抢救”,莫非也是豆腐渣工程?
对于之前“申遗为了提高票价”的普遍质疑,各名楼都给予了断然否认,尽管申遗没成不好验证,但是历史否认不掉:历数咱国申遗成功的景点,还找不出一个不曾坐地涨钱的,早已骂名昭著。
现在这些名气震天的假古董已经够坑人的了,比如这个不知已是第N次“转世”的新黄鹤楼,临幸一下就要80个人民的币。若不是李白童鞋在小学课本上作了几十年的广告,谁那么大脑袋来瞅这么一个仿造的模型,还是盖走了样的,历史上根本就没传下来图纸。
其他的名楼也尽是坑死人不偿命的主儿,无不是攀附了古代文人骚客的名声,弄出一个子虚乌有的东西,有的还挪了地方,坐地就开锣卖票。这些底子就不够忠厚的冒牌景点,要真能忽悠到世界遗产的勋章,还不定要做出什么惊世骇俗的事来。
无非是为了骗钱,对老百姓一点好处都没有。
所以此风不可长,我相信世界遗产组织也绝不会上这个当。但国内的主管机构和一些不明事理的市民,却很可能被忽悠住,捐出大把的钞票来“运作”这件事情,自然,要把世遗组织的众领导和专家都给“运作”下来,这可比盖几个冒牌大楼要贵的多了,这些成本说到底都是老百姓来买单的。
十大名楼此度散伙,不光如意算盘落空,他们多年来自吹自擂的声誉也必将损失大半,所以本屌丝格外高兴,只有假货倒掉了,真货才能浮出水面。大家也丝毫不必惋惜,造假盛行的年代,也不是没有真货,至于有哪些,下回再说。
文/纸上建筑
2012年11月6日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标明作者并给出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