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大学生是葬身在长江的惊浪里吗
(2009-11-02 11:09:52)
标签:
杂谈 |
为了营救两名落水的儿童,十多名大学生手挽手组成人梯入水,儿童终于得救。
但是,最后暗浪冲散了人梯,三名风华正茂的大学生牺牲在波澜不惊的长江。
--事件发生在2009年10月24日,湖北荆州,一夜间传遍全国。
10月26日,荆州市授予救人大学生“见义勇为英雄”称号。
10月28日,荆州市为三名牺牲大学生举行追悼会,数万群众自发前往送别。
--事件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人们为这些90后青年表现出来的勇气所震撼,无情的大水夺去了年轻的生命,却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民族的希望,英雄去的悲壮,但不悲哀。
但是我们很快就发现了该为什么而悲哀---
10月29日,媒体披露,当日在大学生搭起人梯营救少年时,一艘渔船就停在附近,学生多次恳求船主施救,甚至下跪,但船主坚持“活人不救,只捞尸体”。在其后赶来的师生与船主交涉后,船主“报价”12000元捞一人,当师生凑足36000元后,船主才开始打捞,然而,已为时过晚......
据当地警方称,当地常常有人落水,以前就曾收到投诉,有渔船长期停靠在事发地点,靠替死者家属打捞尸体索要高额酬金牟利,并且这些人有很深的社会背景,不仅自己”不救活人”,别人也不敢救。
怪不得!在一个并非人迹罕至的水湾,在一个有渔船停靠的港口,在一个有数百群众围观的江边--意外落水的儿童,却“只能”靠这偶然路过的大学生群体出手施救--原来是因为这里存在着一个靠死人发财的黑暗产业!
这样看来,悲剧早已注定。如果不是这群偶然到来的大学生,那两个落水少年在这“黑暗产业”的眈眈虎视之下,在当地群众“无奈”的围观目光之中,竟没有丝毫的生存机会。
这样看来,这个看似平静的水湾暗藏漩涡,否则,由身强力壮的青年组成的人梯不会因力竭而断裂,否则,旁边不会存在着这样一群像秃鹫一样守候,以生命的灭顶之灾为食的“尸体产业”!
可以推测,在这个暗含凶险的水湾,不知已经埋葬了多少意外落水的生命,而他们,本来可以获救。
若不是这群大学生把这个水湾推到全国人民的目光之下,可能两个少年的家长免不了在用24000元“买”回孩子的尸体之后黯然离去,像之前的每一个陨落的生命一样悄无声息。
相信这些“渔船”的主人很快就会被迫走到舆论谴责的镁光灯下,相信此地的“捞人产业”也已经走到了尽头,然而,我们的思考应该仅限于此吗?
是什么样的土壤孽生了这样“吃人尸体的产业”?
为了钱,还有什么道德的底线不能突破?
其实,靠死人发财的并不止这些“渔民”,有些庄严肃穆的地方,搜刮痛失亲人的家属钱财的本事一点不差,但却没有任何法律的风险。
你去过殡仪馆吗?但愿你永远不需要到那种地方。在十年前笔者因工作关系去某殡仪馆参观的时候,无意浏览了骨灰盒的价格表---上面的最高定价足以将一个晚期癌症的患者吓得恢复健康。但是我们挑不出什么指摘,因为在一连串惊人价格的下面,最后有一条相对合理的价格,孤独和寒酸的摆在那里。
这张价格表是有语言的,每个人都能读懂--那就是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死去的人,仍然要通过一个以金钱为等级的阶梯才能走向天堂。
在媒体上曾经爆料过,某发达城市,三尺墓穴竟然卖出了高级商品房的价钱--不是单价,是总价。
我们生前活在一个以金钱划分等级的社会,死后也不能有平等的栖居,走进等级森严的墓园,你有没有听见少数“富鬼”嚣张的叫喊?
这些产业,都是在靠着死人发财,利用亲人的悲痛予以敲诈。虽然他们承担的道德风险大小不等,本质有何不同?
这些很快会被唾沫淹死的“渔民”,其实不过是像其他人那样找到了一条发财的路子,假如没有这次的曝光,必定还是继续他们的“能人”生活,只要他们能够甩出硬铮铮的钞票,每个人都会笑脸相迎,谁管你的钱怎么来的?
是的,“英雄”不问来路。只有很少的“英雄”是像这些大学生一样用生命换来的荣誉,更多的“英雄”是那些财富榜上的大名,这些富人的发家史被写成一本又一本的书供青年参考,一年年的顶礼膜拜,没有人会问他们的第一桶金是不是掺肉带血。而救人的英雄,可能不消几个月就会被人们遗忘。只有我们小时候曾被课本和广播一遍遍塞进脑子的,像欧阳海这样的一些名字无法忘怀,而这些年来虽不乏舍己救人的事迹,但能记住的机会越来越少,整个社会都在快速的遗忘他们。如今我们能够长久念叨的,只有那些财富榜上的名字,这告诉我们,最大的成功和最久的荣耀,莫过于做个最有钱的人。
在这个年代,救人真不值。你救别人,却没有人来救你,甚至有人在等着你死,靠你的尸首换钱。
---三名大学生不是遇难在滚滚的长江水里,而是葬身于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
点击这里阅读更多精彩文章:http://shearwall.blog.he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