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孟子(节选)》翻译

(2019-05-03 10:32:10)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学资料

                   读《孟子》(节选)
                                   恽敬
    真西山先生因《史记》言孟子受业子思之门人,遂以七篇之言一一比之《中庸》,此宋儒之勤也。虽然,圣贤之学,有所自则可矣。敬观《中庸》求端于天命,其终篇所言,皆性、道、教也,至末章始要之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子思之言,盖圣人之至极,天地以合,万物以成,与异端所言本不同,然至此则性、道、教无可言,而归之命,命无可言,而归之天,天无可言,而归之无声无臭矣。后人复附益之,何怪异端之扬其波,而他流煽其焰而旁烛哉!《孟子》七篇,未尝一言及之者,盖不敢导其波之窦而投其焰之薪也。  
译文:
     真西山(德秀)先生根据《史记》,说孟子是子思门人的学生,就把他的七篇文章跟《中庸》一一比照,这是宋代儒学致力研究的内容。虽然如此,圣贤的学问,有了出处(渊源)就可以了。我看《中庸》,是从天命寻求事物的起源,整篇文章所说的,都是人性、道德与教化,到了篇末才概括道:“上天行事,没有声音没有气味,达到了极致。”子思的言论,大概达到了圣人之言的极点,天地万物因之而合为一体,与其它的学说根本不同,然而到他这里,人性、道德、教化无法言说,就只能归结为命;命无法言说,就只能归结为天;天无法言说,就归结为没有声音气味了。后人又在此基础上附会夸大,也难怪其它的学说能够扬起波涛,其它的流派能够燃起火焰而普照天地啊!《孟子》七篇,没有一句话说过这种思想的,大概是因为不敢再将波涛引入洞穴、不敢再在火焰上投入柴草吧。(吴鹏飞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摆美
后一篇:忽然失控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