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地不养货郎

(2018-04-19 17:08:38)
标签:

杂谈

文化

情感

历史

分类: 乡音无改(随笔集)

 

《乡音无改》之十九        
当地不养货郎
                                                   
文/吴鹏飞

   
“当地不养货郎”这句俗语,跟“外来和尚好念经”正好能配成对儿。意思明白得很——看重外来人,自己人反而不受待见。

   
我感兴趣的是这个俗语本身。为什么一个当地的货郎会养不活自己呢?应该是家乡的老百姓都穷大方使然吧。

   
也许现在的孩子想破脑瓜都搞不清“货郎”是一个怎样的职业了。一副担子,两只箱笼;手持拨浪鼓咚咚咚地摇,嘴里曲曲折折地吟唱着叫卖的小调。记得有一首小诗是这样写货郎的:“鼗鼓街头摇丁东,无须竭力叫卖声。莫道双肩难负重,乾坤尽在一担中。”

   
卖什么?都是些鞋面脂粉、玩具糖果、针头线脑的日杂百货。销售理念倒也高明,跟今天一样盯住了女人孩子的口袋。

   
可一旦做了货郎,就只好浪迹天涯。不是说卖的东西不好,怕没有回头客或被人找后账,而是人在当地总也迈不开脸面。你想当地之人不是亲戚就是好友;即便初次见面,三句话一叙,还是血亲姻亲。一两分钱的小物件,你送了都觉得拿不出手,还好意思伸手要钱?可是箱笼里又哪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呢?左送右送,不但没赚钱,反而把家底都送光了。

   
当然,“当地不养货郎”这个俗语,却也折射出乡人纯朴的本色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杂草吟
后一篇:暮春小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