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寿镜吾的戒尺与蔡芸芝的教鞭”的启示

(2009-01-31 10:05:24)
标签:

戒尺

教鞭

启蒙

教育

分类: 闲言碎语(随笔集)

                  “寿镜吾的戒尺与蔡芸芝的教鞭”的启示

                                              文/吴鹏飞

寿镜吾是鲁迅先生的启蒙老师。读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人大都以为鲁迅先生不喜欢他,其实不然。鲁迅先生是非常尊敬这位“极方正、质朴、博学”的老先生的。他们师生之间一直有书信往来,甚至在老先生谢世后,鲁迅先生还与他的家人保持联系。

鲁迅先生如此敬重他,原因很多,恐怕他“对学生要求严格,但是不体罚学生”也算得其中的一条。鲁迅先生曾回忆道:“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在靠野蛮专制建立自己“权威”的清末塾师中,他称得上是较为开明的老师了。

魏巍对自己的启蒙老师蔡芸芝也有深厚的感情,正如他在《我的老师》中赞道“(她)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在该文中作家还津津乐道一个戏剧性的场面:“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不难看出,魏巍之所以爱戴、依恋、怀念自己的蔡老师,与她的慈爱、公平、热爱学生是密不可分的。

从寿镜吾的戒尺搁置不用及蔡芸芝教鞭的轻轻落下,从两位作家对老师的热爱赞美之情,您是否从中悟出点什么呢?

打骂决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也不是树立自己威信的正确方法,旧时代的教师尚且知道这个道理,何况今天人类灵魂工程师呢!可是,却有个别教师仍把“严师”的“严”字理解为“打骂”,动辄拳脚相加,有的甚至酿成悲剧。这个发人深省的问题,虽属老生常谈,可我认为还有大声疾呼的必要:放下您手中的戒尺或高高举起的教鞭吧,别让它毁掉学生对您的热爱、信任与尊敬!

                               刊于1997年10月15日《淮阴教育报·烛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蜻  蜓
后一篇:珍视生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