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三联书店李昕
三联书店李昕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285
  • 关注人气:8,7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近看李敖

(2016-10-21 11:50:47)
标签:

杂谈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LfUXVvGPYsljj0M4FgA5iaKHd2ejsWKicWBKUB8GEnPlxPnnn6pyTq3iaJPNpGKAsVm90rOfnLicNwN4hsyHydk8u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LfUXVvGPYsljj0M4FgA5iaKHd2ejsWKicWiawNnjHKq4eAol9snFsiblh700KPiabPHFqQKLEGniaf33P287biagnCFJ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我没有想到,这一篇有关李敖的文章,竟然可以出版一本书。

这其实是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老总胡洪侠精心策划和热心推动的结果。

最初,我只是在饭桌上对他讲了一些我与李敖交往的趣事。他听了,便两眼放光,建议我写文章。我当那不过是一般的鼓励,并非约我写书。因为当时他只是在主编报纸,尚未兼管出版社。去年,我写了一系列回忆性散文,从周有光、杨振宁、傅高义写起,又写到韦君宜、马识途、曾彦修、吴敬琏等等,都发表在他主持的《晶报》上。他于是问我,为什么没写李敖?我说,会写的。但直到那时,我也没有想过要当作一本书来写。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LfUXVvGPYsljj0M4FgA5iaKHd2ejsWKicWNuXkVY9ibpK6ia7hU9v6hKsvWZ6zo7aOREJDW1c2OOqEGibs2H603LNd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LfUXVvGPYsljj0M4FgA5iaKHd2ejsWKicWrMFqejGB94dx3ib7FKkEqkb7qVCxbPjzTKiczL8bvl6VDA3EepTM8Od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我把李敖放在后面写,因为这一篇不大好写。李敖是一个争议颇大的人物,围绕着他,肯定的否定的、赞颂的抨击的各种议论搅在一起,在网上终日进行着无休无止的口水战。写李敖,无异于蹚浑水,弄不好,会被无谓地卷到是是非非之中。所以最初我的设想,是只写我和李敖交往与合作的故事,不涉及对有关争论的评价。然而一动笔,便发现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李敖被一些文人和网民诋毁和构陷,无端背负许多骂名,其形象已被严重歪曲。而我若对此不做辨析和澄清,不进行必要的评述,就很难解释自己为何一向推崇李敖并长期保持与他合作。于是此文的篇幅便不能不加大,变成了上中下三篇11节,在上下两篇谈李敖作品出版背后的故事之外,我又增加了中篇《是是非非说李敖》,以4节文字专门回应各种争议。文章写毕,我先在自己的香港《橙新闻》专栏上发表,继而又将它刊登在《长江文艺》上,从舆论反馈来看,读者反应尚好。有些读者给我留言,说是据此可以摒除偏见,重新认识李敖。于是我颇觉欣慰,也深感公道自在人心。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LfUXVvGPYsljj0M4FgA5iaKHd2ejsWKicWDURnLZ71REMpjhQc7GTYaJiaL1DWJj7UWwVAumtcmF3rt5CicXJvClm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有一点需要在这里说明,就是我的文章讲李敖反专制、反暴政,举例多是反老蒋、小蒋和国民党,很少提及他对民进党的态度。其实熟悉李敖的人都知道,李敖不喜欢国民党,但他更反对“台独”。2000年他参加台湾地区领导人竞选,就是因为他与陈水扁的“台独”主张势不两立;2005年,他孤身进入“立法院”,奋力抵抗国民党和民进党联手炮制的军购案,也是为了支持统一。后来他与马英九绝交,只因为马在台北会见了日本右翼分子石原慎太郎,由此你便可以知道,无论李敖批谁骂谁,实质都是基于爱国,这是他一贯坚持的原则立场。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LfUXVvGPYsljj0M4FgA5iaKHd2ejsWKicWY5twYlUuyHkTN1tZZZvbCrUtnHKiaULl1P3PLmGu1FEhVseG0TC06N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大概很少有人能够了解,在台湾,李敖的爱国也是遭到某些人仇视的。他儿子李戡讲过一个故事,说2005年,李敖访问北京回台湾不久,就在“立法院”的办公室收到一个恐吓包裹,里面有一只塑料袋,袋里是一包鲜红的血。李敖面不改色,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他对着摄像机,向寄包裹的人喊话,说:你有种,请寄子弹来。结果几天以后,果然又收到子弹。这时李敖再次到电视上喊话,说:你有种,请再寄炸弹来。最终对方示弱,炸弹没有寄来。李戡对我说,他自己当时是个初中生,非常害怕,甚至很长时间都不敢和父亲一起上街,于今想来很是惭愧。但是父亲对此若无其事,那种无所畏惧的性格,真让他见识了一个爱国者的胆魄。

诸如此类的故事,其实还有不少,限于文章的题旨和行文的结构,我无法一一写在文中。毕竟,这不是一本李敖的传记,更不是研究李敖的著作,而仅仅是我个人与李敖交往的回忆录,不能一再横生枝节。但在我看来,无论从人格、思想、学问、才华和贡献这几个方面中哪个角度,李敖都是值得研究、值得立传的人物。中国大陆文化界熟悉李敖思想和学术的学者作家不少,相信将来一定会有与李敖的成就和地位相称的研究著作和人物传记出版。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LfUXVvGPYsljj0M4FgA5iaKHd2ejsWKicWvL1V5ujiaVOVnW0RD2MMYkicSVWuz9pibzYz5z7qZYWqY7L6ubb7sdg6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感谢新任出版社老总的胡洪侠做了如此策划,让我将一篇报刊连载文章配上大量图片,做成一本小书。按例书前当有序言,最初洪侠兄的意思,是想让我邀请李敖作序。他觉得李敖曾为其父李鼎彝的《中国文学史》作序,为其子李戡的《李戡戡乱记》写导读,从来都是“内举不避亲”,应该不会有什么忌讳。然而我把文章寄给李敖先生,然后电话邀请他作序时,却被他一口拒绝。对此文,他只是表示感谢,但是他说,“我不做评价,因为你为我说了好话,我不便表态”。没想到,一向自称千古独步的李敖,当被别人夸奖时“总是担心别人夸得不够”的李敖,当被别人问起最佩服谁时“就自己照镜子”的李敖,竟然也有如此谦虚的时候!

于是写序的责任就落到了洪侠兄本人的头上。感谢他出于对李敖和拙作的认知和理解,写下了热情的推荐语。文章以“快看”这本小书为标题,分明也受了李敖毛遂自荐《独白下的传统》的影响,对自己策划的图书充满激情。感谢李敖先生翻箱倒柜为我找出大量精彩图片,使这本书得以图文并茂,须知,这些照片中有相当一部分达到专业摄影水平,因为那是李敖的“御用”摄影师赖岳忠拍摄的。最后我还要感谢责任编辑汪小玲女士,她以丰富的编辑经验,认真进行了资料的核查和文字的把关。如果没有她,或许书中便会留下一些遗憾。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LfUXVvGPYsljj0M4FgA5iaKHd2ejsWKicWFlCFF58icHTrzOGtFbuY0VngotUkevTU55IUNvyIjcAI2YCVqosywX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总之,这样的一些内容,写成这样的文章,最终以这样一本书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令我感到十分开心。


2016年7月11日


《李敖登陆记----出版背后的故事》一书,2016年10月由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出版,为“共同体别传”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