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底线,寻求突破
按:本文是我2012年11月8日在三联书店年度选题会上讲话的结束语。
应该承认,三联现在所面临的矛盾,是规模化与高品位的矛盾,是数量与质量的矛盾。
数量不能没有,这是硬指标,是必须完成的任务;问题是如何守住质量的底线。
三联原有的出版是精英出版和专业出版相结合。专业出版,指学术出版这一块业务,容易理解。所谓精英出版,指的是一种针对高端读者的、高品位、高质量的出版,包括学术出版和非学术的出版。可以说,三联原有的全部出版物连同大众读物,都是可以划入精英出版的范围的,因为我们出版的都是高品质的作品,在社会上有很好的口碑。精英出版是三联的品牌,这个品牌同时也是中国当代出版的一面旗帜。如果有人在学术文化界提问,今天的中国,谁能代表精英出版?十之八九的人会回答三联,当然不仅仅是三联。
近些年来,随着出版的产业化和规模化,精英出版逐渐被大众出版的一片嘈杂之声淹没。精英出版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经营越来越困难。这就像今天在中国的整个文化领域,精英文化原有的主流地位已经被大众娱乐文化取而代之一样,今天中国的精英出版实际也处在边缘的位置。但中国是不能没有精英出版的。我们三联理所应当成为中流砥柱,历史赋予我们这个责任。如果三联图书“去精英化”,三联的学术出版“去专业化”,混同于一般的大众出版社,那不仅是三联的悲哀,而且是中国出版史的悲哀,中国当代文化的悲哀。
另一方面,三联也不能固步自封,停步不前。八十年店庆,我们总结三联的传统,强调三联要发扬“激流勇进”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就是要不仅与时代同行,而且站在时代前列。邹韬奋所代表的老三联是这样,范用、沈昌文、董秀玉所代表的改革开放后的三联也是这样。过去我们多次讲,发展是硬道理,三联必须认清形势,跟上时代。现在看来,还不仅仅是“跟着走,不掉队”问题,我们还需要主动出击。三联近几年为谋求发展,进行了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重组了四个分社和三个店内的图书编辑部门,成立了上海分公司和国际公司,改变了绩效考核方式,以适应新的形势,促成三联从“小而特”向“中而优”、“大而强”的转型。这些做法都是我们的主动出击,是我们以“激流勇进”的姿态迎接挑战的表现。从今天的变化来看,转型已经初见成效,形势可喜,令人鼓舞和振奋,但其间也仍然包含不少的隐忧。我们既担心学术文化出版物的底线失守,又担心大众读物不能真正打开局面。就店领导班子来说,我想是多年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焦虑,也从来没有感到今天这样大的压力。我们认为,三联今后主要的思路,应该是是守住精英出版和专业出版的底线,努力向大众出版延伸和寻求突破。今后三联作为转企改制后即将上市的出版公司,绝不可能没有大众出版,甚至三联的主要业绩,需要得到发展起来的大众出版支持,这是三联未来业绩的重要增长点;但是三联大众出版决不能淹没精英出版,更不能取代精英出版,三联的精英出版和专业出版,永远是领头羊,永远是标志性产品,而且三联的大众出版物,要努力向精英出版的要求和标准靠拢。只有这样,我们所做的改革、发展、转型,才是有价值的,才是正确的选择,才无愧于三联的传统,无愧于我们作为当代出版人的历史责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