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发展(三)团队合作
(2010-03-21 12:03:32)
标签:
团队合作团队大学生大学生就业教材生涯教育王兴权职业发展杂谈 |
分类: 大学与大学生 |
生涯教育关注者 王兴权
团队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没有目标的团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团队协作精神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动力。在任何一家成功的企业,团队利益总要高过个人。
一、团队意识
古人有断一指容易,断十指难的古训。如今优秀的企业都很注重团队协作精神,将之视为公司文化价值之一,希望员工能将个人努力与实现团队目标结合起来,成为可信任的团队成员。
许多刚走上职场的毕业生,往往满怀抱负,血气方刚,在团队中常常流露出个人英雄主义。在一些企业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员工:在市场上敢拼敢打,是一名虎将,而自恃学历层次高、工作能力强、销售业绩好,在同事和领导面前狂傲不已,作风散漫,不愿遵守劳动纪律,还经常在公开场合反对领导的意见。而这样的员工业绩再出色,能力再强,最终也会被企业淘汰。
北京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京认为,根据团队利益至上的原则,个人英雄主义必须永远服从于团队利益。但个人英雄主义往往是提高创造力与创新能力的动力,作为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需要具备一些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但必须在维护团队利益的前提下,发扬个人英雄主义。
进入职场,大学生切记要淡化个人意识,树立团队、组织合作观念。
二、团队精神的作用
1.目标导向功能
对个人,团队要达到的目标即是自己所努力的方向,团队整体的目标顺势分解成各个小目标,在每个员工身上得到落实。
2.凝聚功能
团队精神的培养,使所有员工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朝着一个目标努力。任何组织群体都需要这样的凝聚力。传统的管理方法是通过组织系统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淡化了个人感情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的需求,而团队精神则通过对群体意识的培养,通过员工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习惯、信仰、动机、兴趣等文化心理,来沟通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产生共同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反过来逐渐强化团队精神,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
3.激励功能
团队精神要靠员工自觉地要求进步,力争与团队中最优秀的员工看齐。通过员工之间正常的竞争可以实现激励功能,而且这种激励不是单纯停留在物质的基础上,还能得到团队的认可,获得团队中其他员工的尊敬。
4.控制功能
员工的个体行为需要控制,群体行为也需要协调。团队精神所产生的控制功能,是通过团队内部所形成的一种观念的力量、氛围的影响,去约束规范,控制职工的个体行为。这种控制不是自上而下的硬性强制力量,而是由硬性控制向软性内化控制;由控制职工的短期行为,转向对其价值观和长期目标的控制。因此,这种控制更为持久有意义,而且容易深入人心。
三、融入团队
木桶装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团队的成绩也有相似的理论。在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的情况下,你说你行,怎么证明你行?不是你说自己行就行,而是你在这个团队中做出点事情,由别人说出你行。如果你不能跟你的团队在一起,如果你的团队成员都希望你出局,你怎么能让别人说你的好,怎么能在团队中证明你呢?因此,融入这个团队是第一步。记住:独行侠难成其事,成功来自于团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平等友善
与同事相处的第一步便是平等。不管你是资深的老员工,还是新进的员工,都需要丢掉不平等的关系。真诚相待,才可以赢得同事的信任。信任是连结同事间友谊的纽带,真诚是同事间相处共事的基础。即使你各方面都很优秀,即使你认为自己以一个人的力量就能解决眼前的工作,也不要显得太张狂。要知道还有以后,以后你并不一定能完成一切。
2.善于交流
同在一个公司、办公室里工作,你与同事之间会存在某些差异,知识、能力、经历造成你们在对待和处理工作时,会产生不同的想法。交流是协调的开始,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听对方的想法,你要经常说这样一句话:“你看这事该怎么办,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3.肯定他人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曾说过:“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当我们让朋友表现得比他们还优越时,他们就会有一种被肯定的感觉;但是当我们表现得比他们还优越时,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甚至对我们产生敌视情绪。因为谁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强烈维护着自己的形象和尊严。
所以,对自己要轻描淡写,对他人要不吝称赞。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永远受到别人的欢迎。
4.学会控制
一般而言,与同事有点小想法、小摩擦、小隔阂,是很正常的事。但千万不要把这种“小不快”演变成“大对立”,甚至成为敌对关系。对别人的行动和成就表示真正的关心,是一种表达尊重与欣赏的方式,也是化敌为友的纽带。
5.接受批评
从批评中寻找积极成分。如果同事对你的错误大加抨击,即使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也不要与之争论不休,而是从积极方面来理解他的抨击。这样,不但对你改正错误有帮助,也避免了语言敌对场面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