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毕业方向(七)生涯规划误区与活动
生涯教育关注者王兴权
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误区
在规划职业与生涯的探索过程中,大学生集中表现出了以下几个观念误区:
1、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功利的为找工作而准备。职业生涯规划是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如果在大学阶段为自己日后的职业发展充分准备,那就可以相应地加快个人的职业发展历程。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职业就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职业生涯的有利发展也会促进个人生涯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职业就是人生最大的课题。所以说,在大学阶段规划职业是为人生负责的一种表现。
2、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找到赚钱多的好工作。好工作,应该有个社会普遍认可的标准,个人也会有对其自身的理解,但若从最终受益者和付出者的角度上讲,更多的应该是大学生本人有权做出这个较主观性的价值判断。赚钱多,只是给你工作劳动后的报酬比较多,这表现为一个结果,但这个赚钱多的工作你喜不喜欢、适不适合?从这个内在的判断上显然可以明确你所做的工作是不是好工作。职业生涯规划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那这个职业是否就是赚钱多的工作呢?这不一定。因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出发点首先是适合自己,其次才是薪酬高。适合自身的工作才是职业生涯规划所要达到的宗旨,而职业生涯规划外的任务才是找到一个既适合自己薪酬又高的工作。所以说,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任务是找到适合的工作。
3、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变化快,还是走一步算一步好。在规划职业及规划职业生涯时,大学生往往认为计划没有变化快,还是不要规划了,否则你还要再去变通,还是走一步算一步稳稳当当地走算了。有这种意识的大学生混淆了规划和计划,规划和变化的关系。
计划是一种较主观的思考安排,而规划则是将主客观都考虑到的一项思考统筹安排。很多计划更多的是表现为头脑一热,大腿一拍就草率确定的主观行为,我们可以在众多大学生安排寒暑假的生活中来明确这个区别。假期——计划落空的日子,这就表现为计划,一方面透露出了计划的不周密,另一方面也暴露了自我管理的不严格,当然还有其它的因素在里面。但如果是规划呢?那就会在事前把自律性差、环境不具备等因素考虑进去,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可以说,如果规划制定的不严密就会沦为计划,而缜密的计划就是规划。要澄清的是,计划和规划的区别并不仅仅是以执行的最终结果为判断依据,而是以考虑的全面周到与否和执行应对严格与否来区分的。变化本身就是在规划中要考虑的因素和步骤,换句话说,就算是最坏的结果最大的问题也是会预料到的,即使预料不到也会通过修正步骤及时发现,即使不能及时发现也会通过应急方案来予以解决。所以说,变化是逃不过规划的,除非你没有考虑变化就规划,而没有考虑变化的规划是不能够称之为规划的,最多可以称为计划。
4、职业测评是可以测出适合职业的。目前在大学生中有着这样的一种倾向或者说是迷信,通过做职业测评就可以测出自己所适合的职业。我们先不说具体的职业测评到底有多大作用,到底有多大的信度和效度,单说测评这个手段,我们知道测评主要是依据于一定的行为投射反映内在心理,界定影响目标行为的关键因素并确定所占影响的权重,再结合一定的真实样本,通过测评个人对关键因素的关键事件的反应来做出一定判断的。测评是通过外在因素来分析内在本质特征,因此,我不能迷信人才测评,很多测评选取的常模不是来自中国本土案例,这样就更加大了测评的风险性。
所以,国内的一些职业测评软件的信度和效度没有测评公司对外宣传的那么高,那么,测评有没有作用呢?我们认为,人才测评报告只能作为我们分析自我和选择职业的一个参考,仅仅通过一个软件来为自己人生职业前程来做决策,显然是不够的,职业规划是一定要由理论分析和实践验证,还有自我修正等手段综合并且加以一定时间才可以确定并有一定的可信度的,否则单纯依靠理论分析,或者单纯依赖职业测评,抑或是一味的职业实践都是不能得出有效的准确的适合职业这个判断的。
5、职业生涯规划是可以通过讲座等方式速成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不能速成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不可能通过几场讲座或者几次活动,甚至是几次授课就可以解决的,因为这里有几个必须要由当事人亲身在实际情景中探索确定的因素,而这些是可能仅仅通过理论上的学习、课堂的讲授是无法落实的。技能、技术等操作层面的东西是可以速成,只要掌握了正确有效的方法,但职业生涯规划是必须要以实际职业体验和职业能力塑造、职业潜力开发等各个过程才可以初见端倪的,自身定位是无法通过理论来速成的。
6、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四时才要面临的事情,大一时用不着想。这是很多刚上大学的新生所抱定的观念。的确,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是在大四毕业后才开始的,在大一时确实没有开始工作。那这是否就说明了大一阶段与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关系呢?首先大一开始的生活严格意义说是学业规划。学业规划是要在实际的专业学习和探索中选择自己最喜欢最适合的专业来学习,并且在大学期间最大限度选择并精通一门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一个细分领域,学业规划所选定的专业不一定是自己所学的专业。因为很多学生在高考报专业的轻率而导致了大学后专业与兴趣的巨大错位,这个错位的弥补只能由上大学后的大一大二来纠正和确定。
大学本是一体,无论怎么划分,怎么安排,其实核心的还是就业,更高的说是职业,事业。让我们换个方式来说这个问题,如果以大学为半径,以职业为圆心,那么在职业这个圆上,大一和大四就是一样近的,两者对职业的影响也是一样远的。那么职业生涯规划就不仅仅是大四时才要面临的问题,而是整个大学阶段都要面临的。从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影响来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觉醒,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准备,不是越晚越好,而是越早越好,所以,我们认为,大学生应该从大一开始花时间进一步了解自我,探索职业和社会,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为将来走向社会、走进职场做好准备。
【拓展阅读】 内职业生涯与外职业生涯
许多人以为职业生涯发展就是找到一份好工作,或是换更好的工作,或是得到职位提升,或是增加工资,但这只是职业生涯发展的一部分表现。为了更好地理解职业生涯,有必要认清两个重要概念:内职业生涯和外职业生涯。
(一)内职业生涯
内职业生涯是指从事一项职业时所需具备的知识、观念、心理素质、经验、能力、身体健康、内心感受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
内职业生涯各项因素的取得,可以通过别人的帮助而实现,但主要的还是靠自己努力追求而得以实现。与外职业生涯的构成因素不同,内职业生涯的各构成因素内容一旦取得,别人便不能收回或剥夺。内职业生涯是真正的人力资本所在,提高内职业生涯而取得的工作成绩,会转化为外职业生涯。
内职业生涯因素匮乏的人总是担心自己找不到好工作,找到工作后担心下岗名单中会有自己的名字,担心自己的企业被别人吞并,担心自己不能晋升,担心未来没有保证,担心自己不能胜任。内职业生涯丰富的人会抓住每一次发展的机会,甚至能主动地为自己、为别人创造发展机会。
(二)外职业生涯
外职业生涯是指从事职业时的工作单位、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工作职务与职称、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
外职业生涯的构成因素通常是由别人认可的和给予的,也容易被别人否认和收回。外职业生涯因素可能往往与自己的付出不符,尤其是在职业生涯初期。有的人一生疲于追求外职业生涯的成功,但内心极为痛苦,因为他们往往不了解,外职业生涯发展是以内职业生涯发展为前提条件的。
内职业生涯的发展是外职业生涯发展的前提,内职业生涯发展带动外职业生涯的发展。内职业生涯在人的职业生涯成功乃至人生成功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因而在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都应重视内职业生涯的发展。在职业生涯早期和中前期,特别是对于尚未毕业的大学生,或者是刚刚参加工作的新员工,一定要把对内职业生涯各因素的追求看得比外职业生涯更重要。
内职业生涯在人的职业生涯的成功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是职业生涯辉煌的密码。同时,人的潜能开发是无穷尽的,因此内职业生涯的发展与外职业生涯的发展有限性恰恰相反,也是无限的。
【活动】 现在就开始你的职业生涯规划之路吧!
问题
|
你的回答
|
交叉点
|
我是谁?
|
我的性格是……
我的能力是……
我的理想是……
我的未来是……
别人认为我是……
|
|
我想干什么?
|
我小时候想干的工作是……
我中学时想干的工作是……
我现在想干的工作是……
我的父母希望我干的工作是……
我一定要干的工作是……
|
|
我能干什么?
|
我小时候曾干成的事情是……
我中学时曾干成的事情是……
我大学时曾干成的事情是……
我认为我能干成的还有……
别人认为我能干成的事情是……
|
|
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干什么?
|
我所在的寝室支持或允许我做的是……
我所在的班级支持或允许我做的是……
我所在的学院支持或允许我做的是……
我所在的学校支持或允许我做的是……
我所在的城市支持或允许我做的是……
|
|
我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什么?
|
|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