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职业世界(一)认识职业
(2010-03-19 17:05:52)
标签:
大学生就业教材王兴权生涯教育职业世界社会分工杂谈 |
分类: 大学与大学生 |
洞悉职业世界(一)认识职业
生涯教育关注者 王兴权
职场新人烦恼:职业路该怎么走?
李萱是参加工作的新人,现在从事一般临床护理工作,当初选择专业的时候,是父亲帮她做主的,并且告诉她,读这个专业可以出国做护士,如果不喜欢的话还可以在学校里转专业。在她大一可以转专业的时候,因为听老师说他们这一行出来找工作比较方便,并且自己也没有特别喜欢的专业,因此她就继续读了下来。在大三找工作的时候由于紧张自己找不到工作,所以并没有对所选医院考察清楚就贸然选择了一个大家都认为不错的医院。在工作了几个月以后,她发觉自己非常不适合做这一行,所以想转行。
李萱做个人职业测验,显示是艺术社会型。她是一个很不喜欢被束缚的人,现在临床护理的工作非常死板、教条。因此她迫不及待想要摆脱这个工作,可是却没有合适的方向。
分析: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小李遇到的职业发展问题说明她对工作世界的了解不够,对职业认知不多。职业认知是指个人对职业世界的认识与了解。在校大学生在就业前一定要了解职业与职位,只有提前熟悉了职业世界,才有可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企业和职业。
一、职业
根据职业产生的发展历史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职业具有以下特征:
(一)产业性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就大的方面可以分为三类产业。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都是物质生产部门,第三产业虽然并不生产物质财富,但却是社会物质生产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部门。在传统农业社会,农业人口比重最大;在工业化社会,工作领域中的职业数量和就业人口显著增加;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和经济发展迅速的社会,第三产业职业数量和就业人口显著增加。
(二)行业性
行业是根据生产工作单位所生产的物品或提供服务的人不同而划分,它是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生产或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性质的同一性来分类。某行业的职业内部,其劳动条件、工作对象、生产工具、操作内容相同或相近。由于环境的同一,人们就会形成同一的行为模式,有共同的语言习惯和道德规范。不同职业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劳动条件、工作对象、工作性质等都不相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新的职业(如经纪人等)将会不断涌现,各种职业间的差异也会不断变化。
(三)职位性
所谓职位是一定的职权和相应责任的集合体。职权和责任是组成职位的两个基本要素。职权相同,责任一致,就是同一职位。在职业分类中每一种职业都含有职位的特性。从社会需要角度来看,职业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现实生活中由于对从事职业的素质要求不同以及人们对职业的看法或舆论的评价不同,职业便有了层次之分,这种职业的不同层次往往是由于不同职业体力、脑力劳动的付出、收入水平、工作任务的轻重、社会声望、权力地位等因素决定的。
(四)组群性
无论以何种依据来划分职业都带有组群特点。如科学研究人员中包含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理学、工学、医学等,再如咨询服务事业包括科技咨询工作者、心理咨询工作者、职业咨询工作者等。
(五)时空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职业变化迅速,除了弃旧更新外,同一种职业的活动内容和方式也会发生变化,所以职业的划分带有明显的时代性,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热门职业。我国曾出现过的“当兵热”、“从政热”,后又发展到“下海热”、“外企热”等,都反映出特定时期人们对某种职业的热衷程度。
二、职位
了解一个职业的行为就是职务分析。职务分析的最终成果是产生两个文件:职务描述和职务资格要求。有的书上也将他们叫做“工作描述”和“职位要求”,我们也可以把它们合称为“职务说明书”。
职务描述规定了对“事”的要求,如任务、责任、职责等等;职务资格要求规定了对“人”的要求,如知识、技术、能力、职业素质等等。
职位描述的具体内容如下:基本信息:包括职务名称、职务编号、所属部门、职务等级、制定日期等。工作活动和工作程序:包括工作摘要、工作范围、职责范围、工作设备及工具、工作流程、人际交往、管理状态等。工作环境:工作场所、工作环境的危险、职业病、工作时间、工作环境的舒适程度等。任职资格:年龄要求、学历要求、工作经验要求、性格要求等。
三、工作
工作,首先是为了学会在社会上独立生存。没有生存,就更别提学习、生活和发展了。其次要从工作中学会负责,因为工作也是在社会中的一种责任。再次,工作也是一种学习和积累为人做事的经验。
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工作只是为了生活得更好,生活不仅仅只限于工作。工作的意义在于发挥出我们的才能,使我们得到一种成就感,即满足人类的最高需求(按照马斯洛五个需求理论),使我们的心情更加愉悦,从而使我们生活的更加美好。而金钱、荣誉只是我们潜心于工作带来的副产品。
四、职业与职位的分类
社会分工是职业分类的依据。在分工体系的每一个环节上,劳动对象、劳动工具以及劳动的支出形式都各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各种职业之间的区别。
(一)职业分类
我国职业分类,根据我国不同部门公布的标准分类,主要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标准总局、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1982年3月公布,供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使用的《职业分类标准》。该《标准》依据在业人口所从事的工作性质的同一性进行分类,将全国范围内的职业划分为大类、中类、小类三层,即8大类、64中类、301小类。其8个大类的排列顺序是:第一,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第二,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第三,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第四,商业工作人员;第五,服务性工作人员,第六,农林牧渔劳动者;第七,生产工作、运输工作和部分体力劳动者;第八,不便分类的其他劳动者。在八个大类中,第一、二大类主要是脑力劳动者,第三大类包括部分脑力劳动者和部分体力劳动者,第四、五、六、七大类主要是体力劳动者,第八类是不便分类的其他劳动者。
第二种: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国家标准局批准,于1984年发布,并于1985年实施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这项标准主要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生产或其他社会经济活动的性质的同一性分类,即按其所属行业分类,将国民经济行业划分为门类、大类、中类、小类四级。门类共13个:①农、林、牧、渔、水利业;②工业;③地质普查和勘探业;④建筑业;⑤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⑥商业、公共饮食业、物资供应和仓储业;⑦房地产管理、公用事业、居民服务和咨询服务业;⑧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⑨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业;⑩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11金融、保险业;12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13其他行业。这两种分类方法符合我国国情,简明扼要,具有实用性,也符合我国的职业现状。
(二)职位分类
前程无忧的职能、职位分类很有代表性,现在照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