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心中的高校就业指导之三  就业指导中心的定位与作用

(2007-11-16 13:35:55)
标签:

教育杂谈

高校就业指导

就业体系建设

大学生就业

王兴权

职前教育

就业观察

高校就业

分类: 大学与大学生
 我心中的高校就业指导之三  就业指导中心的定位与作用
 文/王兴权  大学生职前教育关注者

 

就业指导中心的定位

  就业指导中心在平时运作中发生了很多问题,其主要原因还是对其自身角色的理解和定位的偏差,同样的道理,之所以学校、企业、学生等各个层面对就业指导中心的埋怨、不解的原因也是对就业指导中心角色的理解差异导致,那么就业指导中心在各个群体中的定位应该怎样呢?或者说各个群体对就业指导中心的期望和要求是什么呢?

 

就业指导中心在学校里的定位:让学生都能就业,至于找的是什么就无所谓了,我们只看学生的总体就业率。很多学校将就业指导中心定义为学生的出口,如果学生很难出去或出去不多,那就是就业指导中心的问题和责任,学校关注的更多的是就业数量,而非就业质量。如此而来,学校就将学生培养的问题更多地转嫁到了就业指导中心的头上了。事实上,就业指导中心只能承担学生就业不利的部分责任,教学的培养才是最大的责任。所以学校领导要理解的是学生就业力的含义:学业能力、商业能力、职业素质。

就业指导中心在毕业生中的定位:毕业时盖章的地方,好工作都给有关系的学生了,工作还得自己找。这是目前毕业生对就业指导中心的普遍理解,由此可以看出就业指导中心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还需要大力加强,最起码是没有达到让每个毕业生都受益,但是每个学生却都交了学费。为毕业生做群体辅导、个性分析,为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提供个性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就业中的问题,不要逼着找不到工作的学生造假证明就业等,不要一刀切地而不管学生适不适合就去引导他们去基层、西部就业,考公务员、村官,去创业、部队等,多点人性化的指导,站在学生角度考虑,不要让一个学生毕业后因为无业可就获就业太低而导致本校学生发生心理、法律等问题。

就业指导中心在非毕业生中的定位:有时间有能力改变时无人引导,只能到毕业无力改变时才能享受就业指导中心的服务。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在很多高校还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很多学校都没有落实,即使有,也只是一部分,几千上万个学生,就开设仅能供几百学生上的课程,而且很多还都是选修课。倒是平时有一些就业指导方面的活动,但针对非毕业生的却不多,而且都集中在简历、面试等技巧层面的讲座、比赛,普及面、参与面太窄,而且不系统,学生参与感、体验感太少,很难系统地受益。由此,非毕业生的就业辅导也要提上日程,毕竟非毕业生是有时间、有精力改变一切的。

就业指导中心在院系中的定位:我们院系的就业率不能低,低了就是你就业指导中心的问题。很多院系都将学生不能就业归结于就业指导中心,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就业指导中心碍于各种情况只能管每年毕业生“临门一脚”的事情,没有精力也无从系统地毕业生。其实,如果分担责任的话,院系要占60%的责任:学生专业选择是否适合,专业是否有能力设置,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有用,师资是否科学有效,实践教学是否贯彻,学业是否辅导等。但是就业指导中心对院系的引导也是不够的,辅导员、专业老师的就业指导理念培训、引导不到位,学生干部、社团领导等的灌输也不够,就业指导活动的方案提供、就业指导的支持等也不足。

就业指导中心在专业课老师中的定位:教学是教学,就业是就业,不要干涉我的学术研究。专业课老师隶属于学院,他们往往将就业指导中心视为行政人员,是学生服务部门,一方面就业指导中心很少和专业课老师接触、培训,就业指导中心对专业课老师的理念引导、实务培训不够,另一方面专业课老师感到就业指导中心不作为,很难从就业指导中心获取到本专业的就业形势、就业问题等信息,导致两者没有畅通的沟通机制和渠道。其实,在教学中灌输就业是最好的全程化、全员化的方式。当然也不是功利地以就业为中心,而是以学生的生涯发展、职业发展为核心的,将学业与就业结合起来,用就业指导的心态教学,让学生知道专业对社会、生活的意义,用客观的现实改进教学的课程和中心,最起码不能让学生毕业后全忘了专业是什么、学什么了,让学生有学业能力也是专业课老师的一项不可推卸的责任,否则你教的课又有什么意义呢?

就业指导中心在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中的定位:为了下一步的晋升我才来的,如果三年还不是正处那我就调岗。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可以说是就业指导中心的主心骨,但是有多少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是热衷于做学生的就业指导呢?很多时候,只不过是领导命令、个人晋升发展的一步或目前学校只有这个工作可以提供等,也就是说,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很多都不是主动、志愿于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只不过是在学校,很多情况是自己不能掌控的,为了工作、待遇、评职称还是先干一段再说吧。可以说,真正对学生就业有感情,视学生就业工作为事业的老师不多。如此而来,在这样的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的领导下,就业指导中心也是很难有作为的。

就业指导中心在就业指导老师心中的定位:留校只能进入这个部门,下一步要怎么办呢?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很多都是留校的优秀学生,他们或者是优秀的学生干部、或者是优秀的学习标兵,当然少不了和学校、导师等方方面面的关系支持,有些时候你要留校,而留校的岗位是有限的,所以就有一部分人因为要留校这个目的而留在了就业指导中心,如此的老师对就业指导工作应该是陌生的。还有因为是刚毕业的学生,没有工作经验、经历,很难理解就业指导工作,所以,很多时候,就业指导中心首先要对就业老师进行培训,然后才是学生。

就业指导中心在用人单位中的定位:招聘会时的邀请、接待,但很难帮助挑选合适的学生,过年过节时的信件问候。很多就业指导中心将工作重心定为联系企业、邀请企业,确实,企业是给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的载体,但是学校的“产品”却是学生,如果学生自身素质不硬,你联系的企业越多不是伤害、失信了很多企业吗?从举办就业招聘会、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来看,联系企业是可以的,但不宜将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过多地放到这块。引导、辅导、指导本校的学生才是就业指导中心的关键工作。即使在服务企业这块上,学校做的还是有些不到位的,企业是选才、选择合适的人,但是就业指导中心往往是将那些学习优秀、与自己关系好的学生推荐给用人单位,如此的不负责任、不专业是很难为企业分忧的,所以现在很多企业都是自己组织宣讲会、自己把关了。

 

就业指导中心的作用

    招生与就业,是学校的入口和出口,现在的情况是入口比较重视,因为越多的学生来就有越多的学费,产业化的程度越高,领导的功绩越大,最重要的是招生的结果和成绩是比较容易量化的,今年五千,明年一万就可以看到你的成绩了。

就业则不是,就业强调的是学生都能各得其所(出路)、人尽其材(天赋)、人尽其能(能力)、人尽其职(天职),并且可以在日后的职业发展中能够人胜其职(胜任)、人职匹配(择业)、人敬其职(敬业)、人乐其职(乐业)等,总之,是站在生涯高度、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而不是发完毕业证就不管学生了。因为,一个伟大的学校,必然要依靠一批伟大的学生的,如果你培养的学生都不优秀,或者学校对学生的影响、帮助不大,那么学校就真的成为了图书馆、复印机了。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有三个层次的作用:

第一层次:让学生有能力找到工作。现在很多学校的就业率都是自欺欺人,就业的本义应该是有固定报酬的工作,但很多学校(也是教育部的算法)将各种状况都计算在内了,背后的问题就是一方面很多学生没有能力找到工作,一方面是客观上的就业岗位不足,就业岗位有限是国家要解决的问题,但是让学生有能力找到工作就是学校的责任了,因为那些就业难的同学基本都是能力不够、一无所长的。

能力,这是特指学生的就业能力,就是能够让学生找到工作的能力。就业能力(或叫就业力)分为学业能力和商业能力、职业素质(本人的划分)。

学业能力是一个学生在专业上的修为能力,用公式表示就是“专业+自我=学业能力”,这里的专业是指与学生本人相匹配的专业,可能是本专业,更可能其他的专业,也就是大学生就业的第一步要先从选择专业开始,否则,学四年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而且毕业后也不去做,这种错位是可以在校时就能纠正的。找到了适合的专业就基本找到了适合的职业,就业问题就解决了三分之一。

商业能力,是学生掌握的实际企业、商业能力,用公式表示就是“职能+自我=商业能力”,因为大学生就业是就企业的业,而企业是商业盈利机构,那么掌握商业运作(或叫财商)方面的能力是有利于在企业中发展的(当然还有其他事业单位等)。另外,大学生在就业初期都是在基层,都是一些操作性、经验性的基础岗位,通俗地说,就是干活,大学生就业初期干的都是活,这些活在企业中就表现为职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要有一些必要职能来维持和支持的,如生产、技术、人事等,有的职能在企业中以部门来划分和执行,有的就是以个人来执行,就是说,职能是一定存在的,只是实现的方式不一样。商业能力的具备就解决了大学生就业的另外三分之一。

最后的三分之一是,职业素质,是人的道德、态度、意志等内在素质,还有在职场的工作思维、方式,职场规则、常识等,就是怎样做人、做事, 这个学校也是可以灌输、教育的。

目前大学生的情况是,学业能力不足,表现为专业不专;商业能力虚无,根本就不懂企业那一套(并不是只有在创业时才要了解企业,只要你在企业中工作你就要了解企业);职业素质不高,还要加强做人做事的修炼。

学业能力是教务部门要思考的问题,因为这是学生培养;商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更多地就要由就业指导部门来做了。当然,系统地说,应该两个部门协作,共同开展三个方面的教育。

第二层次:让学生有机会找到与天赋匹配的适合工作。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天赋是就业指导中心的又一个任务,专业的选择、职业的选择等都是基于天赋基础之上的。天赋的了解、确定是一个难题,需要学校指引学生进行长期、多项实践、实习活动,再加之各种测量手段等综合处理的,这是很个性化的指导。当学生在学校的引导下发现自己的天赋时,在求职时就可以天赋来选择相应的职业。这就是所谓的帮学生找到适合的工作。

第三层次:让学生有经验成为自己的职业顾问能对个人的职业生涯负责。职业是人一生生存、发展的依托和基础,职业上的有为可以改变很多,我们通常说的知识改变命运,其实中间少了一个环节,就是知识通过职业来改变命运,最终还是职业改变命运,那学生日后做什么工作、能做什么工作就十分关键了。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这点来说,每个人都要成为自己的职业顾问,都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这就是以生涯发展、职业发展为导向的就业指导观,学校需要对学生进行与学业教育相并重的职业教育。从教育的作用来说,培养一个高知识高学历的对社会无用的博士,还不如培养一个能修鞋、做销售的基础员工。

 v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