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
登高望远
彩虹抒怀
农历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 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老人节。
重阳节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登高
,中国古代旅游活动;相传源于汉代,并相沿成俗。重阳节,约聚家人及亲朋好友旅游,登高远眺,藉以避难消灾、娱乐身心。
登上高处,当然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这使我联想到唐·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也就是说,要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应当再登上一层楼。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要想在某一个问题上有所突破,可以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审视它。
之二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的意思是说: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就更加思念亲人。
遥想家乡的亲人们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时唯独少我一个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念亲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遥想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此诗原注:“时年十七。”说明这是王维十七时的作品。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十七岁少年作出这么好的诗句,真是才华横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