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秋时节(农历七月),毕可鹰老师创作了多幅描述秋天的书法作品,今天又欣赏到他书写的《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
(这幅作品,又是书法与电脑结合,毕老师设置成蓝底白字,仿佛浩瀚夜空)
后记
这首诗的作者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诗的意思是说,初秋时节,屋内烛光摇曳,那摆在一隅的画屏被染上了一层清冷的色泽,身穿轻罗衣衫的宫女手执小团扇,在屋外追捕着飞萤。夜色渐深,凉意渐浓,她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诗作描写一名宫女,在七月七日之夜,于百无聊赖之际,以追扑流萤来排遣孤寂的心境;到最后只好带着羡慕的眼色,仰望渡河的双星。这是一首宫怨诗,诗人通过阴冷索寞的环境的描绘,表现出宫女孤寂的情思和幽怨。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本诗却也画出一幅“秋夕乘凉图”,抒发了青春年少的小宫女那活泼轻快之情。
关于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坐看牵牛织女星”,另一种流传的本子是“卧看牵牛织女星”。这两种本子有争论。有今人研究者说,晚上,一位古代的宫女,在露天的石阶上躺着,总是不符合当时的情景,显得太不雅没有规矩了,因此觉得应当是“坐看”。
毕老师在谈到这两种本子时说,汉字魅力,一字之差!
是啊,古代关于写作中词语锤炼的故事给人以启示:
推敲的故事,诗人贾岛,韩愈关于“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关于推还是敲的反复思索……
王安石在写“春风又绿江南岸”时,曾用过“到”,“过”,“入”,“满”,都不合意,修改多次,最后才选定了这个“绿”字。一个“绿”字,生动地表现了春风给江南披上了绿装,给人以形象的动感。
真是,汉字魅力,一字之差!反复推敲,才成好文啊!而今人关于“坐看”还是“卧看”的争论,也是对古代先贤诗文的反复推敲和研究,为的是更好地理解这些文学精华的内涵……
之二
从毕老师微信中得知,文化艺术出版社推出10位书画名家画册—《艺术之巅》,有:欧阳中石、刘大为、权希军、陈志贤、王公礼、吉成林、庞琴华、毕可鹰、韩山林、王盛亮的作品。


祝贺毕老师,他是当之无愧的书法名家,欣赏他的作品是一种艺术享受!尤其是我在微信中,近距离地、第一时间能欣赏到他的书法新作,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