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曲)长江情(3)

(2025-10-22 07:44:57)
分类: 个人诗文

(散曲)长江情(3

|01一线

第一次触摸长江,是在三峡库区的一艘王子号渡轮上。彼时晨光刚漫过夔门的山脊,江面薄雾还未散尽,船头劈开的浪涛带着湿润的凉意扑面而来,混着远处货轮低沉的汽笛,瞬间将课本里大江东去的文字,酿成了可触可感的鲜活气息。那是我与长江的初遇,却像重逢般熟悉——仿佛这江水里流淌的,不仅是千年奔涌的波涛,还有刻在国人血脉里的文化基因。

渡轮缓缓驶过瞿塘峡,两岸峭壁如刀削斧凿,青灰色的岩壁上还留着古人凿刻的栈道遗迹。导游指着一处模糊的石刻说,那是宋代船夫留下的航标,千百年来,无数商船、纤夫就是沿着这些印记,在险滩暗礁间开辟出一条黄金水道。听这里本地人讲的故事:她的曾祖父曾是长江上的纤夫,盛夏时节赤着脚踩在滚烫的礁石上,腰间的纤绳勒出深深的血痕,号子声要喊到嗓子冒血,才能将满载货物的木船拉过险滩。那时不懂这号子里藏着多少艰辛,此刻望着江面翻涌的浪花,才明白长江不仅是滋养万物的母亲河,更是一部写满坚韧与抗争的史诗。

行至巫峡,江面渐宽,云雾在山峰间缭绕,神女峰的轮廓在朦胧中若隐若现。同行的骚客指着远处的山峦,轻声吟诵起屈原的《九歌》:“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两千多年前,屈原曾在长江畔行吟,将对家国的忧思、对自然的敬畏,化作流传千古的诗句;而如今,我们这些后来者,仍在这片江山上,与先贤共享着同一片月光、同一江碧水。江风拂过脸颊,带着淡淡的橘花香——江边的橘园里,挂满了金黄的果实,那是三峡人家世代种植的柑橘,皮薄汁甜,咬一口满是长江水土的馈赠。果农告诉我,三峡工程建成后,政府帮他们改良了品种,修了观光步道,如今橘子不仅是养家糊口的收成,还成了吸引游客的生态名片。看着果农脸上淳朴的笑容,我忽然懂得,长江的,从来不是单向的滋养,而是人与自然、人与时代的双向奔赴。

最难忘的是在汉口江滩的黄昏。夕阳将江面染成一片金红,江面上归航的船只拖着长长的水痕,岸边的芦苇在风中轻轻摇曳。老人带着孩子在沙滩上放风筝,情侣们沿着江堤散步,卖热干面的小摊飘出阵阵香气,与江风里的水汽交织在一起,满是烟火气。江堤上立着一块石碑,刻着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如一条钢铁巨龙,横跨江面,火车驶过桥面时的轰鸣声,与江水流淌的声音相映成趣。站在桥上眺望,上游是黄鹤楼的飞檐翘角,下游是林立的现代化高楼,古今交融的画面,像一幅流动的画卷。我忽然想起学者余秋雨的话:长江的流程,是中国历史最具体的缩影。”从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到赤壁古战场的烽火硝烟;从南京夫子庙的秦淮风月,到上海外滩的万国建筑,长江见证了王朝更迭、文明兴衰,也孕育了多元包容的文化。它不只是一条地理意义上的河流,更是一条串联起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精神纽带。

那年夏天,我来到长江边,这次是在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站在东滩湿地的观景台上,眼前的长江已没有了三峡的险峻,也没有了中游的壮阔,而是化作一片辽阔的水域,与黄海、东海的海水交汇,形成壮观的三色潮。远处的货轮正缓缓驶向深海,甲板上装载的,是来自内陆的茶叶、丝绸,也是运往世界各地的电子产品、机械设备。江风里带着咸湿的海水味,身旁的湿地讲解员说,这些年通过生态保护,东滩湿地的鸟类数量越来越多,每年冬天,都会有成群的白头鹤、小天鹅来这里越冬。看着远处掠过水面的水鸟,我忽然明白,长江的,不仅在于它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更在于它始终充满生机与希望——它像一位沉默的守护者,见证着中华民族的成长,也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

有人说,河流是大地的脉络,那么长江,就是中国最粗壮、最坚韧的那条脉络。它从唐古拉山的冰川出发,带着雪域的纯净,穿过峡谷的险峻,流过平原的辽阔,最终汇入大海的怀抱。它滋养了稻花飘香的江南,孕育了灯火璀璨的都市,也承载了无数人的悲欢离合。于我而言,长江情,是初遇时的震撼,是听闻故事时的动容,是漫步江滩时的惬意,更是看着它奔涌向前时的自豪。它不只是一条江,更是一种记忆、一种情怀、一种力量——它让我们知道,自己从何处来,也让我们更加坚定,要向何处去。

暮色渐浓,江面上的灯火次第亮起,像撒在水面上的星星。我站在江边,望着滔滔江水向东流去,忽然想起那句诗:“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这便是长江,这便是刻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深深的长江情。

时序深秋,草木渐疏。站在窗台,忆起我曾经与长江的几段过往。忽然明白,长江之美,不仅在于它的形态与色彩,更在于它在逆境中绽放的勇气,以及那份不随波逐流的坚守。这份美好,足以让每个遇见它的人,在萧瑟的秋日里,寻得一份温暖与力量。

长江发源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区市,注入东海,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长河。

20211115日,中华诗词学会散曲工作委员会推出《长城情》散曲作品征稿启事以后,我那时宅在家办公抗击疫情,空余正好在个人公众号发表过两期散曲作品。后来得书才知道有几首作品入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是古代文人对它们赞美。今天,我仍在用散曲赞美它们,赞美发生在长江沿岸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

今承接2022921日所写《长江情》主题作品(2),再续写一期与大家分享。敬请大家点评!

 

【双调•水仙子】重庆朝天门码头

两江潮涌抱城楼,千只端轮系渡头。缆车牵起云中岫,霓虹映碧流。新桥南北通投,轻轨穿楼构。天门朝引游,气派帆楼。

 

【双调•秋江送】早发白帝城

江风起,雨雾紧,白帝城已抵近。船靠镇,神意纷 ,自古奋争乐道津。烽烟散尽,霸业翊尘,汉帝立林尊,瞿塘忆臣君。一阙兴亡穷酒樽。碑上记事,那年诗客绝句存。

 

【双调•水仙子游小小三峡

(一)

一篙撑往碧琉璃,两岸猿啼过竹溪。轻舟渐进流云际,峰尖蘸翠薇。鹭鹚趟水惊飞。波心月,石上卉,醉了春衣。

(二)

换舟才坐旧乌篷,戏水狎山志不穷。奇崖对峙如门缝,悬棺隐翠峰。蓑翁神解超萌。趣言随心送,乡音逗伴疯,故事伴峡风。

 

【南仙吕•鹧鸪天三峡大坝

断斩巫山万里流,辟湖千仞立荒陬。江轮震起云边走,电掣牵来眼底收。疏利纽,护神州,禹碑不效古王侯。长江若解人间意,窃向今朝答九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