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平曲)〔双调·折桂令〕依邢晨社长韵贺原平农民散曲社十七华诞
(2025-08-09 01:17:09)分类: 个人诗文 |
(原平曲)〔双调·折桂令〕依邢晨社长韵贺原平农民散曲社十七华诞
文|01一线
山西农民报(2025.4.23):有这么一群农民,拿起农具,他们是田间地头的一把好手,捧起书籍,他们是深情吟诵的文人雅士,拿起纸笔,他们又能写出一首首散发着泥土清香的丰收诗曲。他们是读书人,又是创作者,他们就是原平农民散曲社社员。
原平农民散曲社社员是一群地道农民,他们在田间地头吟诵,在苍黄大地上书写,他们的创作像吹过沟沟壑壑的风,像流过春夏秋冬的景,冒着麦米黍豆的清香。
原平农民散曲社成立于2008年,由原平市王家庄乡永兴村老教师、诗人王文奎带头发起。散曲是我国古代文学体裁之一,兴盛于元明清时期,和唐诗宋词一样,是一个时代的代名词。随着时代变迁,从事散曲创作的人并不多见。王文奎用农民容易接受的方式,给周围人讲授诗曲创作知识,指导他们从阅读开始,学习创作,逐渐形成了以点带面的局面。这群“泥腿子”农民让散曲创作得以传承,并且不断吸引人加入其中一起阅读创作,他们的作品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一支浩浩荡荡的散曲创作大军出现在原平的乡野村庄,还逐渐影响到了邻近的定襄等县。
在原平的农村,“夫妻比写诗”“姐妹都登台”“母女共吟咏”“姑嫂论高低”“父子同台赛”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潮,庄稼人读书写诗写曲已是一种文化生活的新常态。他们利用农闲时节,在小河边开展讲座读书交流,在树荫下研讨作品,表达农家情调,记录生活变迁。农民创作散曲成为全国的一种文化品牌现象。2016年,中华诗词学会授予原平为全国第一个“中华散曲之乡”称号。当年,收入原平105位农民作者创作的1512首散曲作品集《原平农民散曲选》由三晋出版社出版。
如今,散曲社成员已遍布原平所有乡镇的103个村庄,500多名农民散曲社社员每年都有近万首作品问世,多篇作品见诸报刊或获各种奖项。散曲社社长邢晨感慨地说:“‘农民写,写农民’,我们这些爱读书的农村人、草根诗人就是要让书香盈满田间地头,就像我们的作品所写‘种曲花,心思撒,常到田头问桑麻。忘怀身外乘除价。不为啥,为了啥?为了拓荒多种瓜。’”
值此原平农民散曲社十七华诞来临之际,2025年8月8日,原平散曲园地群通知,从即日起开始至9月8日止向全体会员征集贺曲。今写此散曲小令贺之。欢迎大家点评!
曲谱:×××、×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厶上(可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引自《元北曲曲谱简编》。
【双调·折桂令】依邢晨社长韵贺原平农民散曲社十七华诞
犁铧翻作诗胎,故土情来,风雅心开。垄上寻词,檐前觅句,韵脚频排。十七载春华竞采,万千家曲味盈牌。老也抒怀,少也抒怀。薪火相传,新秀成才。
附邢晨社长原玉:
【双调•折桂令】原平农民散曲社十七华诞有寄
你从田野而来,风雨如何,步履难衰。日夜兼程,痴男靓女,登上台台。十七年纷呈溢彩,百八乡挂起牌牌。老也开怀,少也开怀。高手扶苗,小树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