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跟着大孙子日记游上海自然博物馆
(2025-07-27 22:59:20)分类: 旅游天地 |
01一线
2025年7月19日,正值暑假,应他们的大姨和表姐的邀请,两个孙子随他们的妈妈去上海旅游。原本计划玩9天,昨天结束行程赶回老家。因他们的老姑母和老姑父从深圳回来探亲,参加小辈高考升学宴,侄辈们集体相约在乡下为远道回来的两位至亲接风洗尘。
大孙子见到我,拉着我的手在老屋一角给我讲了讲他的此次上海之行。我对他说,我1985年念大三的时候,曾经在那实习过一个月。参加工作后,又出差过好几次,虽说到过上海很多地方,但尚未去过自然博物馆。今天,正借他8岁生日,我就跟着他的日记《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和他今天的回忆以及度娘的补充来游览一遍。
阳光正好的周末,怀揣着对自然奥秘的无限憧憬,我踏入了上海自然博物馆那充满神秘色彩的大门。这座坐落于静安雕塑公园内的博物馆,外形宛如一只优雅的“绿螺”,盘旋而上的绿植屋面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仿佛从大地中自然生长而出,未入馆内,便已被其独特的建筑魅力所吸引。
一进入大厅,我的目光瞬间被一具巨大的恐龙骨架牢牢锁住。那是马门溪龙的骨架,长达22米,颈长9米,它高昂着头,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远古时代的故事,让人不禁感叹生命的奇妙与伟大。大厅的天花板上,蓝鲸、鲨鱼等海洋生物的模型悬吊在空中,它们身姿矫健,仿佛正在浩瀚的海洋中自由遨游,与地面上的恐龙骨架相互呼应,营造出一种跨越时空的奇妙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幻的自然世界。
沿着楼梯来到二楼,“起源之谜”展区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宇宙诞生之初的大门。在那里,通过先进的多媒体展示,我仿佛穿越回了138亿年前,亲眼目睹了宇宙大爆炸的壮丽场景。星辰在黑暗中诞生、成长、爆发,最终化为尘埃,孕育出了新的生命。而地球,这颗蓝色的星球,也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开始了它独特的生命之旅。站在这个展区,我深深感受到了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同时也对生命的起源充满了敬畏之情。
下到B1层,“演化之道”长廊宛如一部生动的生命进化史书。从400万年前的“露西”骨架,到智人的进化历程,每一个阶段都通过精心布置的展品和详细的文字说明展现在我眼前。我看到了不同时期人类的头骨化石,它们的形态逐渐演变,反映出人类智力和身体结构的不断进化。在这个展区,我还了解到了生物进化的各种理论和证据,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手稿投影与现代生物多样性数据屏相互映衬,让我深刻认识到了生命在不断适应环境中顽强发展的伟大力量。
B2M层的“上海故事”展区则让我对这座熟悉的城市有了全新的认识。这里通过菊石化石、贝壳沙带以及地质岩芯剖面等展品,生动地展现了长江入海口的地理变迁。从11亿年前的金山群基岩,到260万年的沉积岩层,每一层岩石都记录着上海这片土地的历史变迁。在展区中,中华鲟的标本与灭绝的白鱀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痛心不已的同时,也深刻意识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性。而复旦大学钟扬教授捐赠的西藏温泉蛇标本,更让我感受到了科学家们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地下二层的探索中心是孩子们的天堂,也是我这次参观的一大惊喜。在这里,我看到许多小朋友跪在模拟辽西地层的沙坑中,手持毛刷,小心翼翼地挖掘着“化石”,那专注的神情仿佛一个个真正的考古学家。在“一树一世界”主题区,小朋友们透过显微镜观察着梧桐种子绒毛,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与细腻。而我,也被这里浓厚的科学氛围所感染,参与到各种有趣的互动体验中,仿佛自己也回到了童年,重新找回了那份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非洲大草原”多媒体秀将我带到了遥远的非洲大陆。在那里,我看到角马群奔腾而过,尘土飞扬,它们的蹄声仿佛敲打着大地的鼓点,震撼人心。猎豹在草丛中潜伏,等待着最佳的捕猎时机,它那矫健的身姿和敏锐的眼神让人不寒而栗。玻璃后的猎豹标本定格在扑杀瞬间,肌肉线条充满了力量感,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赋予动物们的生存智慧。而隔壁“未来之路”展区的气候剧场,通过格陵兰冰盖消融的延时摄影,向人们警示着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让我在欣赏大自然美丽的同时,也深刻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随着闭馆时间的临近,我才惊觉自己已经在这座自然的殿堂中沉浸了许久。这次参观,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更让我对生命的起源、进化和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上海自然博物馆就像一本巨大的百科全书,每一件展品都是书中的一页,记录着自然的奥秘和生命的奇迹。离开时,我心中满是不舍,期待着下一次与它的相遇,再次开启这场奇妙的自然探索之旅。
今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大孙子,与两小孙共勉!同时,也为他们对大自然产生兴趣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以一支散曲小令记之!
〔中吕?卖花声〕跟着大孙子日志游上海自然博物馆
绿螺旋上青藤绕,龙架昂天地纪摇,鲸鲨悬顶海声迢。长廊演化,沙坑寻宝,草原风卷蹄声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