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庐陵百味)吉安县永和水果曲:西坑火龙果

(2025-07-24 22:44:06)
分类: 个人诗文

(庐陵百味)吉安县永和水果曲:西坑火龙果

|01一线

我的家乡吉安县永和古镇,除了有人们叫响的特色产业吉州窑瓷器,特色佳肴永和豆腐、白沙萝卜、特产车前籽,唐宋以来因吉州窑瓷器发达而带来的南北许多风味小吃以外,这里盛夏的特色水果——西坑火龙果,以其鲜甜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踏入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连绵成片的火龙果林,它们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镶嵌在绿色的海洋之中。这里的火龙果,品种优良,个头饱满,色泽光鲜,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轻咬一口,鳞片状果肉中饱含的甜蜜果汁瞬间在口中迸发,那是夏日的味道,是自然的馈赠,更是永和人民智慧与努力的结晶。

去年这个时候,暮色漫过黛色的山村时,我站在西坑的火龙果基地乡村公路上。晚风带着山涧的凉意,拂过一排排齐腰高的绿色植株,叶片边缘的锯齿在夕阳下投下细碎的阴影。远处的炊烟在黛瓦上袅袅升起,与天边的云霞交融成一片暖橘色的雾霭,空气中浮动着淡淡的甜香,那是火龙果散发出的成熟的气息。

永和的西坑村掩映在南真华山天高坡与西娑罗岭脚下丘陵水库和数棵笼罩村宇古樟的褶皱里,像一颗被时光打磨得温润的玉。这里原本不叫西坑。据西坑罗氏族谱记载,相传神爵年间,西坑泉水从地隙中涌出,于是形成西坑大井。因井泉清洁,周围长满了灵芝草。宋时苏东坡和永和清都观道长谢易庵老先生结伴寻过此地,为西坑胜地叹服。谢易庵常言:“西坑大井盖由瑞气所钟,所以都以瑞井源相称。”然而,历代地名志上都没有记载,只是乡人代代相传了下来。这里的山不高,却连绵起伏,像大地舒缓的呼吸。清晨的雾气常常会在山谷间流连,将水库田埂、楼房农舍、山涧果树都晕染成一幅水墨丹青。沿着蜿蜒的水泥路往上走,两旁的松林在雾中若隐若现。转过一道山弯,眼前忽然开阔起来,成片的火龙果田地在雾中铺展开来,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火龙果基地的主人是姓刘,一个皮肤黝黑、笑容憨厚的中年人。他总是戴着一顶褪色的草帽,裤脚卷到膝盖,露出被太阳晒得发红的大腿。今年初夏,第一次见到他时,他正蹲在地里,小心翼翼地给火龙果花授粉。那是傍晚时分,洁白的火龙果花刚刚绽放,像一盏盏精致的莲花灯,在暮色中散发着幽幽的光。“这花娇贵着呢,”老林抬头冲我笑了笑,眼角的皱纹里积满了阳光的温度,必须在晚上授粉,不然结不出好果子。

老刘告诉我,西坑种火龙果已有十余年了。最初试着种,没想到这里的土壤和气候格外适合火龙果生长。西坑的土壤带着微微的沙质,排水性极好,而昼夜温差大的山地气候,让火龙果积累了更多的糖分。“你尝尝就知道,”老刘拍着胸脯说,我们这的这火龙果,甜得能粘住嘴唇。我是本村人,自然熟知西坑的地形概貌。西坑地名的来历,除了出自《七姑岭和雷公榭的传说》,我更相信是唐宋吉州窑瓷器发达时开挖料土所致。上游西坑水库周围的红壤泥土就带粘性。以前盖房我们就取这种泥土。再说西坑曾一度从瑞源改名西溪,源自于古村西有一条自然形成的溪水。

我蹲下身,仔细打量着这些奇特的植物。它们没有明显的主干,肥厚的肉质树茎一节节向上生长,像一群胖乎乎的绿手指,努力地伸向天空。茎节的顶端常常会冒出嫩芽,嫩绿色的,带着一层细密的绒毛。最让人惊奇的是它们的花,巨大的白色花朵悬在茎节的边缘,花瓣层层叠叠,像婚纱的裙摆,花蕊则是嫩黄色的,沾满了细密的花粉。老刘说,火龙果花不仅好看,还能做菜,焯水后凉拌,或是用来煮汤,都带着一股清甜。

他说,在西坑待得久了,我渐渐摸清了火龙果的生长规律。每年清明前后,气温回升,沉睡了一个冬天的火龙果茎开始苏醒,冒出新的嫩芽。这时,老刘和村里的乡亲们就要忙着给果树施肥、修枝。他们用的都是有机肥,是用山上的落叶、禾秆和牲畜粪便发酵而成的,黑乎乎的,却带着泥土的清香。“咱这是生态种植,”老刘骄傲地说,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吃着放心。

初夏时节,火龙果开始开花了。第一朵花总是在某个深夜悄然绽放,像一个不期而遇的惊喜。之后,越来越多的花在夜晚开放,整个果园都弥漫着淡淡的花香。萤火虫常常会来做客,提着小灯笼在花间飞舞,像是在参加一场盛大的宴会。老刘和乡亲们要趁着花开的时候进行人工授粉,他们用柔软的毛笔轻轻地蘸取花粉,再小心翼翼地涂抹到雌蕊上,动作轻柔得像是在呵护一个初生的婴儿。

坐果后的日子里,火龙果一天一个样。起初只是小小的绿疙瘩,藏在叶片的腋下,不仔细看几乎发现不了。过不了多久,它们就会偷偷地长大,颜色也从深绿变成浅绿,再渐渐染上红色。老刘说,判断火龙果是否成熟,不仅要看颜色,还要看它的鳞片。成熟的火龙果,鳞片会微微张开,边缘有些发黄,用手轻轻一按,会有轻微的弹性。

七月是火龙果成熟的旺季。清晨的果园里总是热闹非凡,乡亲们提着竹篮,穿梭在田埂间,采摘成熟的果实。红色的火龙果挂在绿色的植株上,像一个个小灯笼,格外醒目。采摘火龙果也是个技术活,要用专用的剪刀在果蒂处轻轻一剪,既不能损伤果实,也不能弄伤植株。孩子们也喜欢跟着大人来果园,他们像小猴子一样在田埂上跑来跑去,偶尔发现一个特别大的火龙果,就会兴奋地大喊大叫。

我最喜欢看老刘摘火龙果的样子。他的动作熟练而轻柔,左手扶住果实,右手持剪,“咔嚓”一声,一个红彤彤的火龙果就落入了竹篮。他的手指粗糙,布满了老茧,那是常年劳作留下的印记,可就是这双粗糙的手,却能如此温柔地对待每一个果实。这果子就像孩子,老刘一边摘一边说,你对它好,它就长得好。

采摘下来的火龙果很快就会被运到分拣场。乡亲们戴着白手套,将火龙果按大小和品相分类,然后小心翼翼地装进印有西坑火龙果字样的纸箱里。这些火龙果有的会被运往县城的超市,有的会通过电商平台发往全国各地,还有的会被做成火龙果干、火龙果酱,成为西坑特有的风味。

老刘家的院子里总是堆着不少火龙果,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果香。他的妻子是个勤劳能干的女人,总能变着花样用火龙果做菜。清晨的餐桌上,常常会有一盘色彩鲜艳的火龙果沙拉,红色的果肉配上绿色的蔬菜,淋上蜂蜜,清爽可口。中午的时候,她做火龙果炒虾仁,红色的果肉与白色的虾仁相映成趣,甜中带鲜。最让我难忘的是火龙果糯米粥,软糯的糯米配上香甜的火龙果,再撒上几颗枸杞,暖胃又暖心。

“火龙果全身都是宝,”她一边给我盛粥一边说,果皮可以做酵素,花可以泡茶,就连那些修剪下来的茎,也能用来扦插新苗。她指着院子角落里堆着的茎节说,等明年春天,把这些插到土里,又是一片新的果园。

在老家的日子里,我常常会在傍晚时分走进果园基地上游,看着夕阳一点点沉入远山。晚霞将天空染成一片绚烂的金红,火龙果田地在暮色中变成一片模糊的绿,偶尔有晚归的鸟儿从头顶飞过,留下几声清脆的鸣叫。遇上老刘,我就要他讲西坑火龙果种植的故事。

他说,以前的西坑是个穷山村,交通不便,村民们守着几亩薄田过日子,一年到头也攒不下几个钱。村民就知道守望着井开区征山征地来钱。后来,出于帮扶,镇政府对接科技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引进了火龙果种植技术,锦源刘家老刘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承包种了几亩,没想到收成还不错。渐渐地,种火龙果的规模越来越大,要是能成立了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销售那该有多好。我颇有微词:“西坑山青水秀,生态宜居。东西山岭两头各有一座小型水库,西北岭下是中型西坑水库,山田土地肥沃,基础条件好,适宜植种各种果树。过去,在村溪一带家庭种植红枣、板栗、桑树结果丰硕,集体在山上种植茶子、毛竹、杉木、板栗长势都很好。可惜,由于分田分山到户都给废除了。如今的西坑,虽说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家家户户盖起了小楼洋房,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但这是付出了征山征地的巨大代价,而不是多亏了这火龙果啊,”老刘感慨地说,如果早种植了火龙果,它就是西坑的致富果。

说话间,我仿佛听到远处传来一阵欢快的音乐声。感觉村里应该有个文化广场,乡亲们吃完晚饭都可以去广场跳舞聊天。现在日子有这份闲心,大家也讲究精神生活。可是,那只是我的一个幻觉而已。

月光渐渐升了起来,银辉温柔地洒在火龙果田上。那些白天看起来平凡无奇的植株,在月光下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银霜,显得格外神秘。偶尔有一阵晚风吹过,叶片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诉说着什么。我忽然明白,这些沉默的植物,不仅承载着西坑村民的希望和梦想,也记录着这片土地的变迁和成长。

离开老家返城,老刘要给我装满满一箱火龙果。说“带着路上吃,”他憨厚地笑着,下次再来,我给你留最大最甜的。我不能白吃人家辛苦劳作得来的果实,坚持着付过钱,但内心还是感谢老刘的那份真挚的情谊。车子驶离西坑火龙果基地时,我回头望去,只见火龙果田地在夜暮中若隐若现,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火龙果的甜香,那香味里,有阳光的味道,有泥土的芬芳,更有西坑人勤劳朴实的气息。

后来,我有过几次深入基地,与种植户们亲切交流。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属于乡村振兴的故事。其中,一位果农的话语深深触动了我:“创业坚持和情怀放在第一位,钱不是那么重要。”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农业果业的热爱与执着,也让我们意识到,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更应注重那份对土地的情怀与坚守。

诚然,我们干什么事都一定要坚持,要有情怀和热爱。在永和老家西坑火龙果种植基地,我看到了这句话的生动实践。这里的每一位种植户,都用自己的青春与汗水,浇灌着这片土地,让火龙果成为了本地的一张名片,不仅带动了经济发展,更让人们对乡村振兴充满了希望与期待。

如今,每当我在城市的超市里或农贸市场街头小摊上看到火龙果,总会想起西坑的那个夏天。想起老刘憨厚的笑容,想起刘婶香甜的火龙果粥,想起果园里那片绿色的海洋,想起夜幕中绽放的白色花朵。那些记忆像一颗颗饱满的火龙果,甜蜜而温暖,在岁月的长河里,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我知道,无论走多远,老家西坑的火龙果都会在我的记忆里生长、结果,永远散发着属于永和的果香。那果香里,有山的味道,有水的味道,有阳光的味道,更有故乡的味道。它像一根无形的线,将我与那个藏在赣中丘陵里的小山村紧紧相连,无论身在何方,都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土地的温暖与力量。

西坑火龙果也是我的喜爱之一。今以〔越调•酒旗儿〕一曲歌之。欢迎大家点评!

【中吕•朝天子】吉安县永和西坑火龙果

种秧,种秧,雾里新苗旺。碧茎叠叶接云光,夜把琼花放。白瓣凝霜,素花藏香,露时授粉忙。月光,月光,照见农衫亮。

摘筐,摘筐,赤果悬枝上。火鳞缀露闪珠光,甜透山乡巷。筐篓盈芳,车驰留芳,电商传远方。客尝,客尝,满口清甜漾。

筑仓,筑仓,岁月添新象。沃畴织锦映朝阳,日子红红涨。耆叟开颜,孩童牵裳,笑声随处扬。小康,小康,果韵飘千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