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jaxluoyz
jaxluoyz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5,705
  • 关注人气:4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州风)七律?辛弃疾诞辰八百八十五周年纪念

(2025-06-09 23:35:43)
分类: 个人诗文

(神州风)七律?辛弃疾诞辰八百八十五周年纪念

|01一线

在岁月的长河中,八百八十五年的时光宛如白驹过隙,却未能磨灭辛弃疾这颗璀璨的文学与英雄之星的光芒。我们怀着崇敬与追思之情,在他诞辰八百八十五周年时,探寻他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以及当时的印记。

辛弃疾出生于南宋时期,彼时的中国大地,山河破碎,北方中原地区沦陷于金国之手。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宋室南迁,建立南宋,与金国形成对峙局面。辛弃疾的出生地山东济南,正处于金国的统治之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辛弃疾自幼便目睹了金人统治下百姓的苦难,以及国家山河破碎的惨状,这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收复失地、报国雪耻的种子。

少年时期的辛弃疾,展现出非凡的勇气与才华。他少年横槊惊胡马,毅然投身于抗金义军之中。二十二岁时,辛弃疾率领五十骑兵,在五万人的敌营中,生擒叛徒张安国,这一壮举威震天下,充分彰显了他的英勇无畏和军事才能。他渴望以武力收复中原,实现国家的统一,这种豪情壮志与爱国情怀贯穿了他的一生。此时的辛弃疾,如同初升的朝阳,光芒万丈,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胜利的渴望。他相信,凭借自己的力量和满腔热血,一定能够驱逐金人,恢复大宋的荣光。

然而,现实却给辛弃疾泼了一盆冷水。南宋朝廷内部存在着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激烈斗争。主和派占据上风,他们畏惧金国的军事力量,主张通过妥协求和来换取暂时的和平。辛弃疾虽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抗金决心,但却遭到主和派的排挤和打压。他多次向朝廷上书,陈述抗金复国的方略,如《美芹十论》《九议》等,详细分析了敌我形势,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战略战术,但这些建议大多未被采纳。辛弃疾逐渐从抗金前线被调离,开始了长期的投闲生涯,暮岁投闲怀志,正是他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闲居期间,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瓢泉。瓢泉的山水成为他寄托情感的载体,他在这里写下了大量的诗词。尽管远离了战场,但他的心中始终牵挂着国家和百姓。他即使身处闲境,依然坚守着收复中原的誓言,对国家的未来抱有坚定的期望。同时,辛弃疾也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他对母亲的孝顺之情。在壮志难酬的日子里,家庭的温暖成为他心灵的慰藉。

辛弃疾的词作风格独特,既有豪放激昂的一面,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展现出他对战争生活的怀念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又有婉约细腻的一面,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表达出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感悟。他将自己的爱国情怀、人生经历和情感世界融入到诗词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稼轩体

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的斜阳烟柳或许已不复存在,但辛弃疾词中的山河却永远鲜活,成为后人了解那个时代、感受爱国精神的重要窗口。他的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和民族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八百八十五周年后的今天,我们纪念辛弃疾,不仅是因为他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更是因为他身上所体现出的爱国精神、坚韧品格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他的人生经历和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困境中坚守信念、在挫折中不断前行的英雄形象。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都不应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要始终保持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

我们写诗,是表达对历史的铭记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希望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辛弃疾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传承和弘扬他的爱国精神,让这位伟大的词人在新时代继续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恰逢近期《诗国江西》编辑部同题征稿。启事写道:

八百八十五载,星霜流转,剑南英魄,犹照汗青。今值稼轩居士诞辰之辰,遥想齐鲁烽烟间,彼以少年肝胆,裂眦北顾,匹马渡江。其剑也,曾试补天裂;其笔也,直可动星斗。龙吟虎啸,铸就词坛砥柱;铁板铜琶,尽抒家国悲欢。上马杀贼,下马草檄,是真男儿本色;青山妩媚,气吞万里,见赤子词心未泯。所谓“男儿到死心如铁”,其气节风骨,凛然千秋之下,犹令懦夫立志,顽石生慨。

值此盛时,特设同题之会。愿诸君执如椽之笔,或追慕其金戈铁马之豪情,或感怀其斜阳烟柳之深婉,或体味其英雄失路之郁勃。于千年文脉中,再听那穿云裂石之龙吟虎啸,共赋新章,以志永怀。

今应此同题写此篇。敬请大家点评!

 

七律?辛弃疾诞辰八百八十五周年纪念

八百余霜寒剑尘,瓢泉犹响啸歌频。

少年横槊惊胡马,暮岁投闲写我身。

誓骨曾期东道胜,牵肠亦许北堂春。

斜阳烟柳今安在?词里山河直指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