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南曲)〔南仙吕长拍〕史学家范晔

(2025-05-12 13:10:44)
分类: 个人诗文

(江南曲)南仙吕•长拍〕史学家范晔

|01一线

202558日,长青散曲学会南曲进修班第十五期作业,要求用《中原音韵》《洪武正韵》(标注韵部)和曲牌〔南仙吕•长拍〕曲南朝宋时期大臣、史学家、文学家范晔。要求作品不涉及政治,不使用敏感词语。主题突出,寓意悠远。重点从中国古代史学家的角度构思写作,重在提炼笔下人物最具代表性的特质,集中笔力紧扣其核心特质进行抒写,表现史家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贡献及其影响力。

曲牌:〔南仙吕•长拍〕,过曲第一格。(元散套.浪潮拍岸),147韵。

曲谱:平入平平,平平平去,平上上平平去。平平平上,上上上入,平平去入平平。平入去平平,去上平上上,上去平去。上上平平上去入,平入去平平,平上上平平平。上去上平,去入平平。(九宫正始262页)

曲例及赏析:〔南仙吕•长拍〕过曲第一格。(元散套,浪潮拍岸)

叠叠离情,重重幽恨,羁旅怎生禁架?家乡遥远,楚水迥阔,迢迢遍接天涯,斜日映红霞。望水村隐隐,酒旗高挂。浅水滩头有鹭立,见枯木噪寒鸦。来往橹声咿呀,正水涨野塘,浪激汀沙。

在这首曲子中,“叠叠离情,重重幽恨,羁旅怎生禁架”一句,意为层层叠叠的离别情思,数不清的幽怨恨意,让羁旅在外的人怎么能够承受。“叠叠”“重重”运用叠词,强调了离情与幽恨的深重,直抒胸臆,开篇就将羁旅之人内心的愁苦直白地展现出来。“家乡遥远,楚水迥阔,迢迢遍接天涯”一句,意为家乡路途遥远,楚地的江水宽阔辽远,与天边相连,突出了离家之远。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迢迢遍接天涯”夸大了楚水的辽阔和家乡的遥远,强化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以及漂泊的孤寂之感。“斜日映红霞。望水村隐隐,酒旗高挂”一句,意为夕阳映照出灿红的云霞上,远远望去,水村隐隐约约,酒旗高高地悬挂着。运用白描手法,简洁地勾勒出一幅傍晚乡村的画面,以景衬情,美丽的景色中蕴含着作者的羁旅愁绪,以乐景衬哀情。“浅水滩头有鹭立,见枯木噪寒鸦”一句,意为河滩水浅,白鹭站立,又看到枯树上有寒鸦在啼叫。选取“鹭”“枯木”“寒鸦”等意象,动静结合,“鹭立”是静景,“噪寒鸦”是动景,动静相衬,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来往橹声咿呀,正水涨野塘,浪激汀沙”一句,意为耳边传来来来往往船只的橹声咿呀作响,此时野塘里的水正在上涨,波浪冲击着水边的沙地。以声衬静,用橹声咿呀衬托出周围环境的寂静,同时“水涨”“浪激”等动态描写,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不平静,寓情于景。

范晔简介:

范晔(398~446年),字蔚宗,顺阳郡顺阳县(今河南省淅川县李官桥镇)人。南朝宋时期大臣、史学家、文学家。范晔曾任新蔡太守、尚书吏部郎、宣城太守,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因事触怒刘义康,左迁宣城太守,郁郁不得志,遂以著述为事,撰写《后汉书》。后陷入彭城王刘义康与宋文帝刘义隆的权力之争,于元嘉二十二年十二月(446年)被杀。范晔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精通音律,善弹琵琶。曾删取众家后汉史书,著《后汉书》纪传80卷,独创了党锢、文苑、逸民等新的类传。本传所载《狱中与诸甥侄书》,主张文章要“以意为主,以文传意”;“文患其事尽于形,情急于藻,义牵其旨,韵移其意”,反对当时的形式主义文风,在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上有进步意义。另有《文选》所录的《乐游应诏》等诗作,原有集,如今已佚。据史载,范晔的作品除《后汉书》外,尚有集十五卷,《和香方》一卷,《杂香膏方》一卷,《百官阶次》一卷,《齐职仪》五十卷,皆佚。存世仅有《后汉书》《双鹤诗序》《乐游应诏诗》。

范晔虽出身名门(顺阳范氏家族),但由于是妾生的庶子,地位并不高。他出生后,因伯父无子,就被过继给范弘之,因而得袭爵位,早年封武兴县五等侯。范晔自幼酷爱读书,幼年即博览家中藏书,善文,能作隶书,并通晓音律。元熙二年(420年),刘裕代晋称帝,范晔应招出仕,任彭城王冠军将军刘义康长史,后迁为秘书丞,因父丧离职。元嘉七年(430年),范晔服丧期满,担任征南大将军檀道济的司马、兼新蔡太守。时北魏鲜卑军队围攻青州,檀道济奉命出师解围,范晔随军北伐,升任尚书郎中。后因被贬职,郁郁不得志,就在任内整理各家关于后汉的史籍,开始从事后汉史的编纂工作,企图以此排解痛苦。通过研究史事,范晔打开了眼界,凭着个人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和一腔热情,范晔终于写出了他的历史名作《后汉书》。《后汉书》为文简明周详,叙事生动,书成后遂取代了以前各家的后汉史。

《后汉书》记事上起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25年),下讫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囊括东汉一代一百九十六年的历史。范晔原计划写十纪、十志、八十列传,十志,他委托谢俨代撰。谢俨卷入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与范晔同以谋反罪名被杀,志稿与范晔所写的序例随之散佚。梁人刘昭注《后汉书》时,因范晔曾称赞过西晋人司马彪的《续汉书》,遂取其八志以补范书之缺。

范晔在狱中,写了一篇《狱中与诸甥侄书》,自述其编纂《后汉书》的目的是,“欲因事就卷内发论,以正一代得失” [38],这样明确地提出写史为政治服务,可以说是历史上的第一人。因此,范晔特别重视史论,他采用论赞的形式明文评论史事,把史论作为重心,成为《后汉书》的一个特点。

《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又有所创新。首先,他在帝纪之后添置了《皇后纪》。东汉从和帝开始,连续有六个太后临朝,把她们的活动写成纪的形式,既名正言顺,又能准确地反映这一时期的政治特点。其次,《后汉书》新增加了《党锢》《宦官》《文苑》《独行》《方术》《逸民》《列女》七个类传。范晔是第一位在纪传体史书中专为妇女作传的史学家;首创的《文苑传》更是把握了汉代的文学发展趋势,将孔门四科中地位最低的文学摆到了应有的位置;此外,《党锢传》《宦官传》都是为反映一代特点、概括一代大事而设立的。

此外,范晔还继承了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的编撰思想,在很多序、论中,打破朝代的断限,尽量地把某一历史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结果描述清楚,力图有所归纳。这种从历史形势发展上论述古今变异,总结历史发展规律的史学研究方法是可取的。例如,在《党锢列传》序中,范晔详细地论述了从春秋到汉末士风的变迁,认为“上好则下必甚,矫枉故直必过,其理然矣”,看到了某些历史现象向矛盾的对立面发展,企图用“理”来概括说明;在《党锢列传》序中,范晔还用四组矛盾的事物来比喻党锢问题所面临的矛盾,阐述了作者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这在过去的史书上是极少见的。

《后汉书》结构严谨,编排有序。如八十列传,大体是按照时代的先后进行排列:最初的三卷为两汉之际的风云人物;其后九卷是光武时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将领;卷十三至四十二,卷首人物则生活在明、章、和三帝时期,并以行止相近或依世系合传。下面又有十一卷安、顺帝时期的名人,再下是桓、灵、献三朝人物;六十六至七十四卷为循吏等九个杂传,最后六卷为边族列传。《后汉书》的严谨还表现在范晔能够坚持一事不两载的编撰原则,凡一事与数人相关的,则见于此必不见彼。全书经过范晔的悉心订核,“简而且周,疏而不漏”。

范晔作史,十分讲究文采,其《后汉书》文辞优美,简洁流畅,不仅惯于大量使用对句、整句,而且在句式上出现了四六相间的标准骈体形式,造句明显倾向于整齐化、骈俪化;范晔还致力于追求语言的声韵美,运用音韵的规律来润色序论的创作,其序论赞,文辞精美、音节和谐、铿锵可诵,富有音律美。

同时,范晔使用的类叙法也很有特色。他把人品相同的人合为一传,有时甚至打破时间界限,如王充、王符和仲长统皆因立论切中时弊,本人又淡泊荣辱,虽不同时代也合为一传。这样就大大地增加了书的容量,给不少人品很好但事迹不多的人造成了立传机会。

范晔是一个无神论者,反对天命论、图谶说。在《李通传》论中,他对李通以“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的谶文鼓动刘秀起事评论说:“天道性命,圣人难言之,况乃臆测微隐,猖狂无妄之福,污灭宗亲,以觖一切之功哉。”他还在《张衡传》中收录了张衡的反图谶疏,表明了赞同的态度。他把吴雄、赵兴和陈伯敬三人合载于《郭躬传》后,吴雄、赵兴两人不信巫师,故犯妖禁,非但没有族诛反而三世为官;陈伯敬矩步端膝,讳言死字,却不免刀锯,范晔通过史实论证了阴阳禁忌的荒诞。

《后汉书》的进步性还体现在勇于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颂正义的行为方面。《后汉书》一方面揭露鱼肉人民的权贵,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刚强正直、不畏强暴的中下层人士。在《党锢传》中,他为二十一人立传,竭力歌颂他们的气节,对张俭、范滂、李膺等人也写得生动传神。范晔虽然同情人民的痛苦,但反对农民起义,他对黄巾起义基本上持否定态度,并未对起义领袖张角等立传。

范晔对《后汉书》的体裁问题是动过一番脑筋的。据《隋书·魏憺传》记载,范晔著书时曾对纪传体和编年体进行过比较。他说:“《春秋》者,文既总略,好失事形,今人拟作,所以为短;纪传体,史班之所变也,网罗一代,事义周悉,适之后学,此焉为优,故继而作之。”这表明在他看来,采用纪传体写史比编年体更能全面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能给后人提供更多的东西。

据《隋书·经籍志》记载,在范晔著书之前记述东汉一代历史的著作共有十部,八百余卷。然范书一出,诸家“后汉书”则日渐消沉,逐渐散佚。后来除晋人袁宏的《后汉纪》保存下来以外,其余都已不存。这说明范书杀青虽晚,却后来居上。

程千帆评价道:“魏晋以降,骈俪大兴。诸撰史者,多遵班轨。洎乎范氏,遂弥复究心于宫商清浊,赞论则综缉辞采,序述则错比文华,而文史凡于不别矣。”

总之,范晔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原计划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后汉书》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刘昭从司马彪的《续汉书》中抽出来补进去的。其中《杨震暮夜却金》已编入小学教材,《强项令》选入中学教材。我念中学时,教材里有他的《张衡传》,所以记得他。

2025512日午间,重温曾学过的范晔《张衡传》并读他的生平事迹有感,欣然谱此曲交作业,今做成本期公众号。敬请大家点评!

 

【南仙吕•长拍】史学家范晔

文学前车,春秋凝注,精研史章彰时务。前朝遗响,饱满缵述,堂堂效率承书。兼识鉴贤愚,又创编属统,体意言赋。简短文辞养信出,实录晒当初,遗史累时繁荣。朗韵逞芳,雅范颇孚。

 

 

2025512日清晨,重温曾学过的范晔《张衡传》并读他的生平事迹有感,欣然谱此曲交作业,今做成本期公众号。敬请大家点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