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曲)〔南正宫风淘沙〕歌咏东汉史学家班固
(2025-04-10 19:46:17)分类: 个人诗文 |
文|01一线
2025年4月7日,长青散曲学会南曲进修班第十三期作业,要求用《中原音韵》《洪武正韵》(标注韵部)和曲牌〔南正宫•风淘沙〕曲度东汉史学家、文学家。要求作品不涉及政治,不使用敏感词语。主题突出,寓意悠远。重点从中国古代史学家的角度构思写作,重在提炼笔下人物最具代表性的特质,集中笔力紧扣其核心特质进行抒写,表现史家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贡献及其影响力。
曲牌:〔南正宫•风淘沙〕过曲。共3体。11句8韵
平上平平平去平,去平平去平平,入平去平平平去。去平平平去上,平平上上,去平平上。上平平,去平平,去平平去。平平上平平去上,去平去平去。(九宫正始147页)
注:曲例末二句借韵,我们练笔须严格按曲谱格律写作,不借韵。
曲例及赏析:元传奇·唐伯亨〔南正宫•风淘沙〕过曲。
闲倚雕栏日渐西,看鸳鸯戏莲漪,不觉夜凉生衣袂。见萍间月破水,金波影转,翠荷丛里。臉笼霞,逞妖娆,并头莲蒂。芳心可惜不解语,为谁恁凝伫?
在这首曲子中,“闲倚雕栏日渐西,看鸳鸯戏莲漪” 二句,描绘主人公悠闲地斜靠在雕花栏杆上,看着太阳渐渐西沉,同时观赏着鸳鸯在莲花池的水波中嬉戏。展现出一种闲适又略带孤寂的氛围,夕阳西下的时间点暗示着一天将尽,可能引发主人公内心的淡淡愁绪,而鸳鸯成双的画面也可能与主人公的孤单形成对比。句中运用白描手法,简洁勾勒出场景。以日渐西和鸳鸯戏莲漪的描写营造氛围,为后文情感抒发做铺垫。“不觉夜凉生衣袂”一句,是写不知不觉间,夜晚的凉意侵入衣袖,表明主人公沉浸于眼前景色,时间悄然流逝,连夜凉都没察觉,侧面体现出其专注与投入,同时夜凉也暗示着环境氛围由白日的温暖明亮转为清冷,烘托出主人公内心可能存在的孤寂之感。通过触觉描写,以小见大,从细微的身体感受体现情境变化。“见萍间月破水,金波影转,翠荷丛里”三句,意为看到浮萍间月亮的倒影在水中破碎、晃动,金色的波光流转,在翠绿的荷叶丛中闪烁。描绘出一幅静谧又灵动的夜景,月亮倒影、金波、翠荷等意象组合,营造出清幽美妙的意境,可能引发主人公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运用视觉描写,选取“萍”“月”“水”“金波”“翠荷”等意象,通过细腻描绘构成优美画面。“月破水”“金波影转”将静态的月、波赋予动态感,化静为动,增强画面生动性。“臉笼霞,逞妖娆,并头莲蒂”三句,描绘莲花如同脸上笼罩着云霞,尽情展现着娇艳美丽,主人公看到并头莲,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的情感状态,对美好爱情产生向往或因自身孤单而惆怅。运用拟人手法,“逞妖娆”将莲花赋予人的情态,生动展现莲花之美。“并头莲蒂”象征美好爱情,为下文情感抒发做铺垫。“芳心可惜不解语,为谁恁凝伫”末二句,意为可惜莲花虽有美好的心意却不能言语,不知道它为谁如此长久地伫立凝望。借莲花表达主人公自己内心的情感无人诉说、无人理解的惆怅,以及对所念之人的期盼与凝望,展现出一种深深的寂寞与无奈。再次运用拟人手法,将莲花赋予“芳心”“不解语”等人的情感与特征,借花喻人,委婉含蓄地表达出主人公内心复杂情感,以问句结尾,引发读者的共情与思考。
史学家班固简介: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与司马迁并称“班马”。班彪之子,班超之兄。著有《汉书》《白虎通义》《两都赋》等。班固十六岁入洛阳太学,二十三岁父死后归乡里。以父所撰《史记后传》叙事未详,乃潜心继续撰述力求精善。汉明帝永平五年(公元62年),被人诬告私改作国史,下狱。其弟班超辩明其冤,出狱后被任为兰台令史,奉命撰述东汉开国以来史事,与陈宗、尹敏、孟异等共撰成《世祖本纪》。迁为郎,典校秘书,又自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等列传、载记二十八篇。明帝复命他完成前所著书。他认为《史记》以汉朝“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不妥,决心撰写起自汉高祖、终于王莽共二百三十年事迹的《汉书》。汉章帝时,以文才深得器重,迁官玄武司马。建初四年(79年),章帝召集诸儒在白虎观讲论五经同异,命其记述其事,撰成《白虎通德论》(一名《白虎通义》)。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随窦宪出击匈奴,为中护军,参预谋议。次年,行中郎将事。永元四年,窦宪失势自杀,他受牵连免官、被捕,死于狱中。 [100]班固一生著述甚丰。所撰《汉书》,为“前四史”之一;以“汉赋四大家”之一,其《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所编《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
2025年4月10日傍晚闲暇,读班固生平事迹有感,欣然谱此曲交作业,今做成本期公众号。敬请大家点评!
修史求精文气昂,父书编再详章,《汉书》韵思宏通创。纪编年精叙畅,千秋已往,不同凡响。许家声,述兴亡,墨魂高尚。文光斗千秋过往,册名汉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