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南曲)〔南仙吕掉角儿〕赞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

(2025-03-28 20:43:08)
分类: 个人诗文

(江南曲)南仙吕•掉角儿〕赞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

|01一线

2025320日,长青散曲学会南曲进修班第十二期作业,要求用《中原音韵》《洪武正韵》(标注韵部)和曲牌〔南仙吕•掉角儿〕曲谱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要求作品不涉及政治,不使用敏感词语。主题突出,寓意悠远。重点从中国古代史学家的角度构思写作,重在提炼笔下人物最具代表性的特质,集中笔力紧扣其核心特质进行抒写,表现史家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贡献及其影响力。

曲牌:〔南仙吕•掉角儿〕过曲。共5体。第一二句,三四句宜对。138

上平平、平平去上,上平入、去平平上。去平平、平平去平,去平平、上平平平。去平平,平平入,去平平。平平去,去去平平。上平去上,平平去去,去平平、平平上上,去平平去。(九宫正始239页)。

曲例及赏析:元传奇·孟月梅〔南仙吕•掉角儿〕

想连年、时乖运蹇,喜今日、姓扬名显。步蟾宫、高攀桂枝,跳龙门、首登金殿。笑吟吟,宫花插,帽檐偏。琼林宴,胜似神仙。早辞帝辇,荣归故苑。那时节、夫妻母子,大家欢忭。

这首曲子“想连年、时乖运蹇”一句,回忆过往的那些年,主人公命运多舛,干什么都不顺利。此句与后文“喜今日、姓扬名显”构成鲜明对比,把过去的困厄与当下的显达放在一起,在时间和境遇的巨大反差中,强烈凸显出命运转变带来的震撼和喜悦。“喜今日、姓扬名显”:主人公终于迎来命运的转折点,如今声名远扬,地位显著。这种今昔对比的手法,不仅突出了当下成功的难得与珍贵,更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主人公苦尽甘来的畅快心情。“步蟾宫、高攀桂枝,跳龙门、首登金殿”:这里运用典故。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主人公科举高中的辉煌场景,就好像一步迈入月宫折下桂枝,跃过龙门,登上金殿接受皇帝的接见。作者借助这些典故,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有力地增强了艺术表现力,深刻展现出科举成功在古代文人心中那至高无上的荣耀地位。“笑吟吟,宫花插,帽檐偏”:通过细腻的细节描写,将主人公高中之后得意忘形的神态刻画得入木三分。只见他满脸笑意,随手把宫花插在帽檐边上,神态活灵活现。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让读者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喜悦。“琼林宴,胜似神仙”:描绘主人公参加琼林宴时的感受,觉得此时的荣耀简直如同神仙一般自在快活。这不仅是对科举成功后那种极致荣耀氛围的生动渲染,更是进一步强化了主人公对科举功名所带来的物质与精神双重满足的深切体会。“早辞帝辇,荣归故苑”:主人公期盼着早日辞别皇帝,荣耀地返回故乡。“那时节、夫妻母子,大家欢忭”:展望未来荣归故里后与家人团聚的欢乐画面,表达出主人公对家庭幸福团圆的深切向往;这深刻反映出科举制度在古代社会对家庭关系和家族荣誉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史学家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字子长,中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继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著有《史记》《悲士不遇赋》等。

少年时随父司马谈读书,并从董仲舒受学《春秋》,向孔安国问疑《尚书》。二十岁出游,历经长江、湘江、沅江、淮水、泗水、黄河等流域,沿途考察名胜古迹,访问历史遗事,调查社会风俗。后为郎中,曾随汉武帝出巡西北诸郡县。元鼎六年(111),奉命出使西南。元封元年(前110年)父死,遗嘱继志著史。三年,任太史令,阅读皇室所藏典籍,开始搜集史料。太初元年(前104年),倡议并主持改革历法工作,与太中大夫公孙卿、壶遂、典星射姓、治历邓平、方士唐都、落下闳等数十人,共同制订了以正月为岁首的新历,名为太初历。此后即着手著史。天汉三年(前98年),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触怒武帝,获罪入狱,处以腐刑。太始元年(前96年)出狱,任中书令。受刑之后,忍辱发愤,艰苦撰述,根据《尚书》《春秋》《左传》《国语》《世本》《战国策》等史书及诸子百家的著作、官府所藏的典籍档案以及亲身考察访问得来的资料,终于写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影响极为深远。司马迁逝世后,《史记》藏于家,至汉宣帝时,始由其外孙杨恽公布于世。除《史记》外,其著作存于今者尚有《报任安书》、《素王妙论》、《悲士不遇赋》。

2025328日傍晚闲暇,读司马迁生平事迹有感,欣然谱此曲交作业,今做成本期公众号。敬请大家点评!

 

【南仙吕•掉角儿】赞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

(中原音韵押江阳韵)

秉丹心、豪情继往,蹇磨难、志行顽强。为忠言、蒙冤受刑,著宏篇、笔耕无荒。叹朝堂,风云变,困难尝。春秋酿,岁月悠长。掌灯案卷,终生愿望,著奇书、千秋景仰,万年绝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