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州曲)〔南仙吕·桂枝香〕春节又元宵

(2025-02-11 14:40:14)
分类: 个人诗文

(神州曲)〔南仙吕·桂枝香〕春节又元宵

|01一线

中华散曲工委二月月课,以曲牌〔南仙吕•桂枝香〕单独小令写春节、元宵节趣事218收作业。

〔南仙吕·桂枝香〕简介

本调为南仙吕过曲曲牌,亦可入仙吕慢词。本调调名,是由词而来,词式无甚歧义。按叶梦得的《避暑录话》云:“世以登科为折桂,此谓郄说对策,自谓桂林一枝也。自唐以来用之。”后人因为桂发于秋,便以“折桂”二字作为颂扬秋试及第之人。又按唐裴思谦状元及第后,跑到名妓所聚居的平康里去过夜,到第二天,赋诗云:“银缸斜背解鸣珰,小语低声贺玉郎。从此不知兰麝贵,夜来新惹桂枝香。”又咸通中,袁皓登第,悦妓蕊珠,赋诗有“桂枝香惹蕊珠香”之句。调名当本此。

本调又名〔月中花〕,用途甚广,《六十种曲》中约有四十种用过,小令套数兼用,与词牌不同。全曲十一句,四十九字,四个句段,七个韵位,二十二板。本为七韵,但也可作八韵,九韵,十韵,十一韵。

通篇均可作对语(叠句除外)。具体来讲,第一、二句宜对仗,第三、四句可作七字句(变成七字折腰句),亦须对仗。第五、六句直接作四字者比较少,大都是在句前加一个衬字,变为上一下四,作成重叠句法,可不用韵。七、八句,十、十一句,亦最好对仗。也可把八、九句合为一句。第九句不用韵亦可。末二句可作七字律句。

《南词简谱》谓:“凡用此调二支至四支后,便可接用〔长、短拍〕,文字最为紧凑。”散套多用一支开头,后接〔不是路〕〔长拍〕〔短拍〕〔尾声〕。或叠用本调二至四支成套,亦可组成专场。叠用多至六支者。如沈受先《三元记·遣妾》。第二曲即用〔前腔〕,而不用〔换头〕。

此调引子与过曲完全不同,引子或曰〔疏帘淡月〕,即可用词牌,多在南戏剧套中作散板引场用,幸勿混淆。

此曲早见于《宦门子弟错立身》第四出,《白兔记》“分别”“汲水”,《杀狗记·孙华拒谏》,《荆钗记·议亲》,《琵琶记》“金闺愁配”、“琴诉荷池”。 《错立身》四支,第四支五、六句叠,前三支六、七句叠,与今微异。《白兔记·汲水》四支,第六句只叠上句末二字,当为抄客省略。《杀狗记》五支,第三支不叠,盖偶失之,非有异也。

以〔桂枝香〕为主的集曲有〔二犯桂枝香〕、〔桂坡羊〕、〔桂东罗〕、〔香归双罗袖〕、〔桂发转佳期〕、〔桂袍妆〕、〔桂花遍南枝〕、〔一秤金〕等(见《南词新谱》)。

曲牌:〔南仙吕•桂枝香〕

本调又名〔月中花〕,用途甚广,小令套数兼用,与词牌不同。全曲十一句,四十九字,四个句段,七个韵位,二十二板。

曲谱:(2个,二选一):

谱一:全曲11句,句数为44 66 444 43 55,共49字,7韵。

平平平去(韵),平平平去(韵)。入上上入平平,去去平平平去(韵)。平平去上,平平去上,平平平去(韵)。平平平去(韵),去平平(韵)。去上平平上,平平去去平(韵)。

(摘自《九宫正始》 第258页,《康熙曲谱》第31页,谱同。)

谱三:全曲11句,句数为44 66 4444 355,共49字,7韵,也可作8韵、9韵、10韵、11韵。最后两个五字句,在句头可各加二字,变为七字句,其谱式为“××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韵)。但绝不可作成一个五字句,一个七字句。也可在第六句处分段,而把八、九两句并为一句,为“××仄仄平平,移属下段,如冯惟敏作。

×平×仄(韵),×平×仄(韵)。×平×仄平平,×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仄平,×平×仄(韵),×平×仄(韵)。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仄平(韵)。

(摘自罗锦堂著《北曲小令谱•南曲小令谱》第111页。)

制曲要点:

1、此曲牌适合叙事、写景、写人、感怀等,适用广泛。

2、全曲11句,句数为44 66 4444 355,共49字,本为7韵,但也可作8韵、9韵、10韵、11韵。

3、第一、二句宜对仗,第三、四句可作七字句(变成七字折腰句),亦须对仗。七、八句,十、十一句,亦最好对仗。也可把八、九句合为一句。第九句不用韵亦可。末二句可作七字律句。

4、第五、六句直接作四字者比较少,大都是在句前加一个衬字,变为上一下四,作成重叠句法,可不用韵。

5、从内容上一般分三个层次,首二句为第一层,中间三至八句为第二层;九-十一句为第三层。根据立意和架构,分段也可随机应变。

6、《九宫正始》《康熙曲谱》谱用中原音韵创作,罗锦堂著《北曲小令谱南曲小令谱》等没有入声字的曲谱可以用中原音韵、中华通韵、中华新韵创作皆可。

金龙辞旧岁,银蛇舞新春。雪花飞,年来临,鞭炮响,年饭香,穿新衣,戴新帽,贴春联,点红烛,吃年糕,请门神,瞌头拜年拿压岁钱,人来人往走亲戚。还有正月初七过人日,正月十五挂灯笼……这是农村过年的主要印象。年俗里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公历2025129日,是中国自己的节日春节。快到这一天时,人们都会背着、提着大大小小的包和箱子,赶紧回家。

中国人过年,约定俗成,讲究的是年味。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全国各地衍生出纷繁多样的过年习俗,南北迥异,各具特色。新春贺岁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等活动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202412月,中国春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年味”走向世界!

银烛金吾,玉壶光转,公历2025212日乙巳正月十五,又是一年元宵佳节。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大街小巷花灯如昼,人们猜灯谜、吃元宵,处处洋溢着团圆与欢乐的气息。元宵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中极具浪漫色彩的节日,承载着无数人的美好回忆与对未来的期许。

春节和元宵节,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涌现许多趣闻趣事。

2025218日围绕春节、元宵节趣事,早晨写此作业。欢迎大家点评!

 

【南仙吕·桂枝香】春节烟花绚

(中原音韵押九熬韵)

灯笼光耀,春联心照。焰火点眉梢,岁晏温馨巾帽。儿孙趁早,烟花报晓。邻居呼召,相和闲闹。庆良宵,共勉新年导,联欢望岁潮。

 

【南仙吕·桂枝香】陌上闹元宵

(中原音韵押寒山韵)

龙灯流艳,旌旗昭烂。地里垄上盘开,院落村头游遍。龙飞色舞,狮行目礼。须眉活变,烟霄飘散。故园欢,岁首清春典,城乡闹上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