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陵风)七律·咏家事怀念母亲
(2024-12-04 14:42:59)分类: 个人诗文 |
(庐陵风)七律·咏家事怀念母亲
文|01一线
家事,汉语词语,古代指大夫家族内部的事务,后渐渐用以泛指家庭事务。指家庭情况;家境;家产;家业;家什,器具。
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给无锡东林书院题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用以教育人既要致力于读书,又要关心政治。二者要紧密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都要使它们进入我们的耳朵。提醒书院的人要注意这些东西,要听进去。此处的“风”和“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暗指政治风雨。明末政治黑暗,社会矛盾激化,危机四伏随时可能爆发一场政治风雨。这表现了作者对政治形势的敏感和警觉。下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我们都要关心。号召书院的人要关心一切世事,要有政治抱负,准备干一番事业。此联表明了当时东林党人在政治上的抱负。于今同样有可借鉴之处。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持家要为国,有国才有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最宽广,最有前程的家道。好的家庭,必有好的家德家风。好的家德家风,才能造就出好的子弟。曾国藩,张之洞,梁启超等都我们持家立德的好榜样。
家事,是举家过日子的事。家事沒大事,都是鸡毛蒜皮的事,柴米油盐,一日三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事沒小事,吃穿住行,孝敬老人,养育子女,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持家养家,世道人情,亲朋关系等,件件都是大事。家事处理不好就会成为麻烦事。小则生气隔恼,闹矛盾纠纷,大则夫妻反目,兄弟姐妹结愤成仇,父子爷们大打出手,不可收场。
家事天天有,以和为贵;家事要听老人言,以尊为贵;家事要善行,以情为贵;家事要公道,不要破坏家法家规。
家人,家事,家德家风要靠伦理道德来维护。传承好家事的文明,就是要树好家人和家德家风。
家人同祖同宗,血脉相通,树高千丈也离不开根。无论你当多大的官,发多大的财也不能忘了祖宗和家人。家人,是最亲最近的人,是知疼知热的人,是永远有恩有爱的人。父母,夫妻,儿女,兄弟姐妹以及有血缘关系的都是家人。家人之间的关系是有分别,有秩序,有礼节的。夫妻恩爱,长幼有序,父慈子孝,兄弟和睦,这就是家人的秩序。
家人具有传承基因,兴趣爱好,脾气秉性,言谈举止,生活习惯,性格特点等无不折射出前人的影子。
家人就是家人。爷爷的威严,奶奶的慈祥,爸爸的肩头,妈妈的饭香是世人所不能代替的。
家德家风,是祖祖相传下来的文明,是持家之道。表现在家庭生活,子女教养,信仰追求,意识形态中的各个细节,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是修身齐家之道。
古人的留下的《家训》《家书》《家德》《家风》都是对家道的细化。
想齐家,必修身。修身要修心,修心要明理,明理才能齐家治国,才能胸怀大志,胸怀天下。古人讲的《伦理纲常》《三字经》《诸子百家》都是修身之道,从幼儿就开始接受教育。
人在父母长辈面前,要行好的孝敬之道;在儿女面前,要行好的慈爱之道;在兄弟姐妹面前,要行好和睦相处之道。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诚"。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是对“人道酬诚”的最好诠释。十二个字是最完整的家德家风体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精髓。
家人家事,家德家风,是一部厚重的家史和文化的传承。
2024年12月2日,馨雅文学社第四十八期征稿,以七律写故土。这些天,忙于各文学组织公众号出刊和学会年度总结和报表。今晚得闲,赋诗一首情系故乡。欢迎大家点评!
油盐酱醋乾坤伴,锅碗瓢盆每见妈。
市井凌晨身影转,厨房掌火岁时拿。
育儿促学仰昏晓,煮饭烧鲜瞻酒茶。
子女哪知恩德报,相欢尽日享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