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曲)〔南黄钟?绛都春〕歌咏唐代药王孙思邈
(2024-10-20 02:16:08)分类: 个人诗文 |
文|01一线
2024年10月17日,长青散曲学会南曲进修班第三期作业,要求用《中原音韵》《洪武正韵》(标注韵部)和曲牌〔南黄钟?绛都春〕谱度曲古代中医名人孙思邈。重点从名中医的角度构思写作,重在表现名中医的医德医术及其影响力。主题突出,寓意悠远。定在2024.10.28~30日交作业。
〔南黄钟?绛都春〕简介:
曲牌:〔南黄钟?绛都春〕与词调同,无换头。第三句用“平平平仄”亦可。
全曲10句6韵,4547377444句式:
曲谱:平平去上,去平去上平,平平平上。平平入去平平去,平平上。平平平去平平去,去入上平平平去。上平平去,平平上上,上平平上。(九宫正始21页)。
曲例:〔南黄钟?绛都春〕(元传奇.薛芳卿)
缘悭分浅,未曾遇可人,风流才子。今朝得遇真奇俊,心中喜。浑如前世曾结会,便觉有十分亲意。酒边席上,眉尖眼底,两情和美。
唐代药王孙思邈简介:
唐代的医学家——孙思邈。他被人们称为“药王”,这位真正意义上的“妇科圣手”,孙思邈不仅精于内科,而且擅长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科,可以说是集大成者的医学家。他所著的《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影响极大,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医学百科全书。他先是“悬丝诊脉”让长孙皇后成功分娩,之后又在夹道上“一针两命”救下因难产昏厥差点误葬的女子,并成功让其诞下一子。
在临床实践中,孙思邈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阿是穴”和“以痛为腧”的取穴法,用动物的肝脏治疗夜盲症,用羊的甲状腺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用牛乳、豆类、谷皮等防治脚气病;对于孕妇,提出住处要清洁安静,心情要保持舒畅,临产时不要紧张;对于婴儿,提出喂奶要定时定量,平时要多见风日,衣服不可穿得过多……这些主张,在今天看来,仍然有其一定的现实意义。
由于《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的影响极大,因此这两部著作被誉为我国古代的医学百科全书,起到了上承汉魏,下接宋元的历史作用。两书问世后,倍受世人瞩目,甚至飘洋过海,广为流传。日本在天宝、万治、天明、嘉永及宽政年间,都曾经出版过《千金要方》,其影响可见一斑。孙思邈死后,人们将他隐居过的“五台山”改名为“药王山”,并在山上为他建庙塑像,树碑立传。每年农历二月初三,当地群众都要举行庙会,以经念孙思邈为我国医学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庙会时间长达半月之久,前来游览、凭吊的八方来客络绎不绝。
孙思邈又是世界上导尿术的发明者。据记载:有一个病人得了尿潴留病,撒不出尿来。孙思邈看到病人憋得难受的样子,他想:“吃药来不及了。如果想办法用根管子插进尿道,尿或许会流出来。”他看见邻居的孩子拿一根葱管在吹着玩儿,葱管尖尖的,又细又软,孙思邈决定用葱管来试一试,于是他挑选出一根适宜的葱管,在火上轻轻烧了烧,切去尖的一头,然后小心翼翼地插进病人的尿道里,再用力一吹,不一会儿尿果然顺着葱管流了出来。病人的小肚子慢慢瘪了下去,病也就好了。
药王孙思邈对我国医药学贡献的“二十四个第一”:
1.医学巨著《千金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被国外学者推崇为“人类之至宝”;
2.第一个完整论述医德的人;
3.第一个倡导建立妇科、儿科的人;
4.第一个麻风病专家;
5.第一个发明手指比量取穴法;
6.第一个创绘彩色《明堂三人图》;
7.第一个将美容药推向民间;
8.第一个创立“阿是穴”;
9.第一个扩大奇穴,选编针灸验方;
10.第一个提出复方治病;
11.第一个提出多样化用药外治牙病;
12.第一个提出用草药喂牛,而使用其牛奶治病的人;
13.第一个提出“针灸会用,针药兼用”和预防“保健灸法”;
14.系统、全面、具体论述药物种植、采集、收藏的第一人;
15.第一个提出并试验成功野生药物变家种;
16.首创地黄炮制和巴豆去毒炮制方法;
17.首用胎盘粉治病;
18.最早使用动物肝治眼病,动物肝富含维生素A
19.第一个治疗脚气病并最早用彀树皮煎汤煮粥食用预防脚气病和脚气病的复发,比欧洲人早一千年,彀树皮富含维生素B1;
20.首创以砷剂(雄黄等)治疗疟疾病,比英国人用砒霜制成的孚勒氏早一千年;
21.第一个提出“防重于治”的医疗思想;
22.首用羊餍(羊甲状腺)治疗甲状腺肿;
23.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深入民间,向群众和同行虚心学习、收集校验秘方的医生;
24.第一个发明导尿术。
注:唐代药王孙思邈生平摘自小小搬运工上海滩老纪《“药王”:孙思邈》,在此当为感谢!
2024年10月19日夜闲暇,读唐代药王孙思邈生平事迹和为人医风有感,欣然谱此曲交作业,今做成本期公众号。敬请大家点评!
【南黄钟?绛都春】歌咏唐代药王孙思邈
千金药理,见今鉴古医,中华弘伟。行医妙术真才艺,仁心矣。终生安道精神贵,治病史无争名利。庙堂台上,贫民眼里,两厢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