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南曲)〔南中吕渔家傲〕华佗

(2024-09-24 14:43:23)
分类: 个人诗文

(江南曲)南中吕渔家傲〕华佗

|01一线

2024922日,长青散曲学会南曲进修班第二期作业,要求用《中原音韵》《洪武正韵》(标注韵部)和曲牌〔南中吕•渔家傲〕谱度曲古代中医名人华佗。重点从名中医的角度构思写作,重在表现名中医的医德医术及其影响力。主题突出,寓意悠远。定在2024.9.2228日交作业。

曲牌:〔南中吕•渔家傲〕简介

85韵。词牌名,北宋流行,有用以作"十二月鼓子词"者,也是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南曲较常见,属中吕宫,又有二:其一字句格律与词牌同,有只用半阕者,用作引子;另一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

曲谱(第一格谱式):去去平平去上平,上去平平,平平去平。去入去平平平去,平平平去。平平上平入平平,平上去平,去入平平去上平。(九宫正始3281格)

曲例:〔南中吕•渔家傲〕(格一)

去国愁人最惨凄,淋淋的雨一似盆倾,风如箭急。侍妾从人皆星散,各生逃计。身居然华屋高堂,珠绕翠围,那曾经地覆天翻受言时?

曲中营造出一种凄凉、悲惨的氛围,描绘了主人公在去国离乡之际遭遇风雨交加的困境,以及身边人星散、自身处于困境中的无奈与哀愁。“去国愁人最惨凄”:开篇点明主题,直接表达了离开国家的人内心充满愁苦,“惨凄” 二字奠定了全曲悲伤的基调。

“淋淋的雨一似盆倾”:用形象的比喻,将雨势比作盆倾,突出雨势之大,进一步烘托出主人公处境的艰难。“风如箭急”:把风比作箭,形容风的急促和猛烈,与大雨一起增加了环境的恶劣程度。“侍妾从人皆星散,各生逃计”:描述主人公身边的侍妾和随从在困境中纷纷离散,各自寻找逃生之计,表现出人情的冷暖与主人公的孤独无助。

“身居然华屋高堂,珠绕翠围”:回忆过去身处华屋高堂、被珠宝翠玉环绕的富贵生活,与现在的困境形成强烈反差。“那曾经地覆天翻受言时”:感慨曾经的荣耀与如今的落魄,仿佛经历了地覆天翻的变化,充满了对命运无常的叹息。

明代陈铎《南中吕?渔家傲?落梅》

水瘦山寒云漠漠,一枝独占西湖角。破玉敲冰风作恶,情太薄,可怜吹落胭脂萼。谁写江南春景作,看花不似伤春昨。春去也知春寂寞,诗思托,和香和月闲斟酌。

这首曲通过描写落梅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冷清、寂寞的氛围。前半部分写梅花在恶劣环境中被吹落的情景,后半部分则是作者面对春去花落的感慨,既有对梅花凋零的惋惜,也有借景抒情、寄托自己心境的意味。

明代徐渭《南中吕?渔家傲?过浒墅关》

烟水茫茫云树远,又听乡语还嗟叹。回首江南天欲晚,孤舟短,荻花枫叶秋零乱。自笑浮踪如断雁,谁怜浪迹同飞鹳。风雨夜深灯影暗,江月满,清光却照行人面。

这首曲写作者经过浒墅关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烟水、云树、乡语、孤舟、荻花枫叶等景象的描写,烘托出一种孤独、凄凉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漂泊他乡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本主题对象华佗,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据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145年),卒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因不服曹操征召被杀。所著医书已佚。

华佗生活的时代,是在东汉末年三国初期。那时,军阀混乱,水旱成灾,疫病流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一位著名诗人王粲在其《七哀诗》里,写了这样两句:“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目睹这种情况,华佗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为此,他不愿做官,宁愿捍着金箍铃,到处奔跑,为人民解脱疾苦。

华佗看病不受症状表象所惑,他用药精简,深谙身心交互为用。华佗并不滥用药物。华佗重视预防保健,“治人于未病”,观察自然生态,教人调息生命和谐。但对于病入膏肓的患者,则不加针药,坦然相告。

华佗不求名利,不慕富贵,使他得以集中精力于医药的研究上。《后汉书·华佗传》说他“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尤其“精于方药”。人们称他为“神医”。他曾把自己丰富的医疗经验整理成一部医学著作,名曰《青囊书》,可惜没能流传下来。但不能说,他的医学经验因此就完全湮没了。因为他许多有作为的学生,如以针灸出名的樊阿,著有《吴普本草》的吴普,著有《本草经》的李当之,把他的经验部分地继承了下来。至于现存的华佗《中藏经》,那是宋人的作品,用他的名字出版的。但其中也可能包括一部分当时尚残存的华佗著作的内容。

华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创造手术外科的专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发明麻醉剂“麻沸散”及发明用针灸医病的先驱者、创始人。“麻沸散”为外科医学的开拓和发展开创了新的研究领域。他的发明比美国的牙科医生摩尔顿(1846)发明乙醚麻醉获得成功要早1600多年。

华佗在当时已能做肿瘤摘除和胃肠缝合一类的外科手术。他的外科手术,得到历代的推崇。明代陈嘉谟的《本草蒙筌》引用《历代名医图赞》中的一诗作了概括:“魏有华佗,设立疮科,剔骨疗疾,神效良多”。可见,后世尊华佗为“外科鼻祖”是名副其实的。他所使用的“麻沸散”是世界史最早的麻醉剂。华佗采用酒服“麻沸散”施行腹部手术,开创了全身麻醉手术的先例。这种全身麻醉手术,在中国医学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罕见的创举。

《三国志》评曰:“华佗之医诊,杜夔之声乐,朱建平之相术,周宣之相梦,管辂之术筮,诚皆玄妙之殊巧,非常之绝技矣。昔史迁著扁鹊、仓公、日者之传,所以广异闻而表奇事也。故存录云尔。”《后汉书》记载荀彧曾说:“佗方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加全宥。”

华佗是中国医学史上为数不多的杰出外科医生之一,他善用麻醉、针、灸等方法,并擅长开胸破腹的外科手术。外科手术的方法并非建立在“尊儒”的文化基础上的中医学的主流治法,在儒家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主张之下,外科手术在中医学当中并没有大规模的发展起来。有些医史学家考证出,华佗所用的治疗方法在印度医学中有所记载,他使用的麻沸散中主要药物“蔓陀罗花”也是印度所产,因此他们提出华佗一生游历于中原各地,他很有可能是来自印度的天竺医生。这种说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医外科远在汉代,就曾经达到过相当高的水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中医学在理论和实践方法上的不断进步,大部分的疾病都可以通过针灸、药物等治疗方法达到治愈的效果,而这些痛苦大、损伤重、伤经断络的外科方法就渐渐被更加“文明”和“简便”的内治法取代了。在这种条件下,中医学同样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许多其它医学不得不承认它超越的科学性和其理论的精妙深远。

华佗的医书虽然被全部焚毁,但他的学术思想却并未完全消亡,尤其是华佗在中药研究方面。其弟子吴普则是著名的药学家,《吴普本草》的很多内容都可以在后世医书中看到。

2024924日夜闲暇,我以〔南中吕•渔家傲〕谱曲古代中医名人华佗,完成本次作业,今做成本期公众号。敬请大家点评!

 

〔南中吕•渔家傲〕华佗

(中原音韵格五押真文韵)

历乱瘟行济养仁,体道平民,消忧邑邻。病到药除千方印,名医尊信。精擅方儿,尤掌外纫,麻沸散剂药及今坐首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