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庐陵风)又是一年开学季

(2024-09-01 14:03:47)
分类: 个人诗文

(庐陵风)又是一年开学季

|01一线

时光悄然流转,夏日的热烈渐渐褪去,凉爽的秋风送来新学期的讯息。近日,全国各地的中小学陆续迎来秋季开学,家长们在欢送“神兽归笼”的同时,也对学校安排给予格外关注。新准备,新着落,新环境、新安全,新目标、新起点,新计划、新作为,新专注、新沟通,新变化、新适应,新天地、新成就,新习惯、新校友,新知识、新成长,这些心启航都全新贯注。

新学期,新起点,新征程。校园的林荫道上,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低语着新学期开学欢迎大家的踏入这片新天地。

踏入新的或熟悉的校园,心中涌起一股别样的情愫。校园整齐的教学楼,庄重地屹立着,像一位智慧的长者,见证着一届又一届学子的成长。墙壁上的斑驳流离,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也是知识沉淀的象征。

操场上,绿草如茵。新学期的号角已经吹响,似乎在等待着同学们欢快的脚步和爽朗的笑声。期待在这里上演精彩的一幕幕,并将记录新学期在这里奔跑嬉戏的场景,那飞扬的青春活力,如同一幅幅绚丽的画卷,必将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教室里,那一排排整齐的桌椅,干净的黑板,都散发着一种全新的气息。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温暖而明亮。师生们陆续到来,脸上洋溢着对新学期的憧憬和期待。大家互相问候,分享着暑假的趣事,教室里又将充满阳光生机和欢声笑语。

校园里,师生们以崭新的姿态,开始迎接每一个日出日落。用勤奋和智慧,铸就美好的未来。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将留下师生们奋斗的足迹;这里的每一寸时光,都将绽放出绚丽的光彩。这里的一切正青春,都将有着无限的可能。

所有的快乐日子都来吧。翻开新的课本,迎接新的知识,家庭与学校携手共进。把握住每一个新的机会,迎接每一个新的挑战,用心书写属于自己的崭新篇章。这个开学季,愿学子们带着好奇和勤奋,开开心心奔未来!

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唱的是,园中是一片青青的葵菜,上面缀满了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美好的春天给万物广施恩泽,到处一片生机勃勃。担心那萧瑟的秋天来临,那个时候黄叶飘零,草也变得枯萎,百川一路向东流向大海,你看它什么时候往西流过。人要趁着年轻好好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来伤悲青春时光!“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很喜欢这一句诗,站在春天里,看着眼前的一片青青之色,那感觉充满了无限的朝气,无限的希望。就像人在少年时,有无限的可能在未来等着你,有无限的潜能等着你去挖掘!

魏晋陶渊明《杂诗》有云:“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就是说,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世人都可以视同为兄弟,何必一定要是亲生的同胞才是兄弟呢?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青春一旦过去便不可能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唐代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云:“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从作者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读书入神,每天都过得紧张而充实,全然忘记了时间。春天快过完了,是诗人不经意中猛然发现的。这一发现令诗人甚感意外,颇多感慨。他觉得光阴过得太快了,许多知识要学,时间总不够用似的。诗人的感悟到“一寸光阴一寸金”,以金子喻光阴,谓时间宝贵,应该珍惜。诗人给后人留下的不朽格言,千百年来一直勉励人们、特别是读书人珍惜时间、注重知识积累,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

唐代杜荀鹤《题弟侄书堂》扬言:“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劝勉人们说,虽然住的屋子简陋但知识却没有变少,我还是与往常一样,尽管外面已经战乱纷纷。故乡虽然在打仗,可是弟侄还在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摇摆,野外泉水的叮咚声传入了砚池当中。年轻时候的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不要丝毫放松自己的努力。

唐代孟郊《劝学》讲:“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就是说,想要取火,必须击打石头,要不然你连一点烟都不会看到,人要学习,才能获得新知,不主动求学,知识不可能从天而降。万事都需要自己努力,他人再优秀但那也是别人的,不是自己所拥有的才能,人生要努力啊,不可能一辈子都是少年。孟郊的一生也是苦学成才,属于大器晚成的类型,46岁的年纪考中进士,大喜过望写下千古名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几年之后当上县令,把自己的老母亲接到跟前赡养,又写下感人肺腑的亲情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人用最直白的语言,最浅显的道理,告诉我们读书是为了知道更多的不知道,要珍惜人一生当中最好的求学时光——少年时。

唐代颜真卿《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深入浅出,自然流畅,富含哲理。核心是“黑发早勤学,白首读书迟”。作者表明,从学习的时间这一角度立意,劝勉年轻人不要虚度光阴,要及早努力学习,免得将来后悔。

宋代朱熹《偶成》曰:“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也真的,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还没从美丽的春色中一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他的另一首诗《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更是把读书的好处、妙处,用诗做了最好的回答。

宋代苏轼《和董传留别》诗云:“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其中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广为传诵,原因就在于它经典地阐述了读书与人的修养的关系。中国的读书人向来把读书视为积累知识、增长学问的有效途径。读书的作用不仅在于占有知识,还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尤其是常读书,日积月累就会使人脱离低级趣味,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

宋代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言:“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见古人做学问都是很认真的,不留余力地在研究,往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甚至到老了才能有所成就。你要知道,学问他不能单靠书本上来获得,一定要亲自去尝试,亲自去体验才能获得真知。这是陆游写给自己儿子陆子聿的一首诗,告诫儿子首先做学问是一件很漫长的事情,要学会珍惜年华;另外读书一定要灵活,不能完全听信于书本,要敢于实践,敢于质疑。

明代于谦《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他说,书本就像是我相伴多年的故人,它陪伴我在每一个清晨,在每一个黄昏,我沉浸在眼前的书本里,它的每一行文字,那些跳跃的字符,不知不觉中让我变得心无杂念,变得心静如水。书本就像是我相伴多年的故人,它陪伴我在每一个清晨,在每一个黄昏,我沉浸在眼前的书本里,它的每一行文字,那些跳跃的字符,不知不觉中让我变得心无杂念,变得心静如水。

明代钱鹤滩《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诗人在作品中告诫和劝勉人们要牢牢地抓住稍纵即逝的今天,今天能做的事一定要在今天做,不要把任何计划和希望寄托在未知的明天。今天才是最宝贵的,只有紧紧抓住今天,才能有充实的明天,才能有所作为,有所成就。

清代学者梁章钜说:“人无书气,即为粗俗气,市井气,而不可列于士大夫之林。”事实证明,读书与不读书,读书多与读书少的人,所表现出的内在气质与素质是绝不相同的。“腹有诗书”指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气”可以理解为“气质”或“精神风清代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示人:“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司马迁《史记》:“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李白《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他的《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无数努力后,终于有所收获,学子们最渴望的莫过于那成功的时刻,激昂励志的诗词,是鼓励前行的良友。

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开学季,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些诗词,收收心,沉淀一下,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让我们以最精神饱满的姿态迎接新学期吧!

九月开学季,这些古诗词中的开学寄语,送给每一位努力的莘莘学子。202491日凌晨,我也应秋季开学主题作此篇。敬请大家点评!

 

七绝·开学寄怀

秋堂满愿尽朝晖,顾指青云并入扉。

欣慰当年风发意,安闲尚寄后生威。

 

七律·开学展望

向秋挥手别家乡,挺起胸怀踏学堂。

海北天南同济会,书山谷口上游徜。

清柔慷慨青云志,沉静方遒墨卷香。

从此学成归国士,未来寰宇展飞翔。

 

【正宫•甘草子】开学季

(中原音韵押萧豪韵)

金风号,飒飒来教,壮志入青云抱。历历交,莘莘笑,惹人眺,看校园火红潮。匠手支招学生云脑,光阴邀、心眼到。暑往寒来解乐道。锐气陶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