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庐陵风)庐陵胜境入诗怀

(2024-07-17 19:05:53)
分类: 个人诗文

(庐陵风)庐陵胜境入诗怀

|01一线

庐陵,中国江西省吉安的古称。秦时立县,隋唐时建郡改州复郡,宋时称吉州,元初取“吉泰民安”之意改称吉安。民国三年庐陵县改称吉安县。

自秦朝建制以来,人才辈出,名士荟萃,文化发达,民风淳朴。通行赣语。近十多年来,庐陵文化倍受关注,研究成果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注入活力。庐陵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文化,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吉安是举世闻名的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吉安自古人杰地灵,素有“江南望郡”“金庐陵”“吉州福地”“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

著名景区景点有井冈山、白鹭洲书院、青原山、文天祥纪念馆、吉州窑、庐陵文化生态园等。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江西省卫生城市、江西省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

山水禾谱的庐陵,据赣江中游富饶的吉泰平原。自古以来就有“江南粮仓”之誉。母亲河赣江纵贯南北,禾河牵引西东。庐陵境内的遂川江、蜀水、禾水、乌江、孤江等五条支流汇聚赣江。赣江水系连接江浙和闽粤,成为贯穿“吴头楚尾”的黄金水道。丰沛的雨量,发达的水系,赐予了庐陵万顷粮田,千重稻浪。新干战国粮仓遗址的考古发现,印证了二千多年前的庐陵就是一片吉田沃土。

阡陌交错,山水交融的庐陵水秀美如画。庐陵据赣中西南门户水陆要冲,揽罗霄山脉中段,其“咽喉荆广、唇齿淮浙”由来已久。水陆是西接湖南和连接南北东地区的天然纽带;上可溯赣江沟通闽粤,下可泛鄱阳湖与长江相联,顺抵长江下游发达省市,在江西省地理上占有特殊位置。古有赣江、禾河等黄金水道,今有105等国道、京九铁路、大广高速和樟吉高速更是加快了当今吉安的发展。

庐陵是一幅诗与远方完美融合的壮丽画卷。庐陵的山川胜景和人文盛况,让庐陵拥有独具特色、不可比拟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这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名胜遍布,处处皆景,文化遗存丰富。有被誉为中国“革命摇篮”的“天下第一山”“天然氧吧”井冈山,有“江西第一峰”“云中草原”之称的武功山,有“乾坤之胜境,神仙之福地”的中国福山羊狮慕,有被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誉为“山川第一江西景”的青原山,有列为“第十七法乐洞天”“第八郁木福地”的玉笥山,有全球十大最美梯田的遂川桃源梯田,有“一船载入梦,一河越千年”的后河·梦回庐陵景区,有“千里赣江第一岛”蜀口洲生态岛。古老的庐陵(吉州)城也被螺子山、瑞华山、真君山、天华山和神冈山拱卫环绕。

庐陵的山水如梦如诗。历来的旅行家和文人墨客都把庐陵描绘得诗意盎然,令人向往。宋代文坛宗师欧阳修用“青林霜日换枫叶,白水秋风吹稻花”的诗句表达了对家乡庐陵的赞美。宋代大文豪苏轼路过庐陵时,赞叹“此地风光半苏州”。理学大师朱熹在《游玉笥飞仙石》诗中以“巨灵劈破三千丈,西竺飞来第二峰”来描绘玉笥山的风景。大诗人黄庭坚登临快阁,留下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千古诗句。青原山钟鱼闲日月,竹树老风烟。一径溪声满,四山天影圆在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眼里充满诗意和禅意。宋代大诗人杨万里游历羊狮慕留下憾世诗篇:“笔锋插霄汉,云气蘸锋芒”,以此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明代中期台阁大臣、诗坛领袖李东阳有诗描绘吉安城:“山势西来断,江流北去平。万家深树里,闻是吉安城。”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游武功山》中以“千峰嵯峨碧玉簪,五岭堪比武功山。观日景如金在冶,游人履步彩云间”来赞叹武功山的壮丽景观。毛泽东同志在《念奴娇·井冈山》中以“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描写井冈山的雄奇。郭沫若在《宿吉安》中以“面对白鹭洲,葱笼草木稠”表达对白鹭洲的印象。而鹭洲文澜、螺峰霞照、南塔龙游、神冈帆影、金井泉香、东城桃锦、青原晴瀑、华岭溪声等“庐陵八景”,无一不展现出古庐陵的繁花似锦。

庐陵,宛如一幅千里江山图,值得每一个来这里游学的人细细把玩,用心欣赏。庐陵自宋明以来,庐陵人才辈出、诗书传家的人文盛况,则让富庶的庐陵更加充满诗意,释出灵性。

望穿庐陵,今应时应景作此篇,欢迎大家点评!

 

七律·庐陵吉州怀古

巍巍城廓梦神阙,故地迎春演后庭。

五岭拱环罗塔契,二融折转婉流宁。

山川赐第英才绰,井邑书声文德娉。

火种亮明华夏映,江南望郡竞名星。

 

【中吕·朝天子】庐陵胜境入诗怀

(中华押通韵押鱼模韵)

郡府,第谱,山水人文树。燎原华夏火种书,居宇天光注。江山从此复苏,人民由来衔图。井冈峰火旅,社鼓,凤舞,赤县风流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