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jaxluoyz
jaxluoyz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5,705
  • 关注人气:4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旅游)天地开泰吉州窑瓷韵(1)

(2023-04-08 00:02:42)
分类: 旅游天地

(旅游)天地开泰吉州窑瓷韵1

|01一线

【序】

吉州窑,又名永和窑、东昌窑,创烧于晚唐,兴于五代、北宋,极盛于南宋,而衰于元末,距今1200多年历史。据《景德镇陶录》记载:江西窑器,唐在洪州,宋时出吉州先有吉州,后有饶州。饶州即现在的中国瓷都景德镇所在的江西上饶市。

吉州窑产品种类繁多,风格多样,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和民族艺术色彩,已发现的器形有120多种。主要产品有青釉瓷、浮白瓷、黑釉瓷、彩绘瓷、绿釉瓷和雕塑瓷,又以黑釉瓷和彩绘瓷最负盛名,其制作工艺精湛,特色鲜明,是吉州窑瓷器的典型代表。黑釉瓷中木叶天目、剪纸贴花、窑变釉纹等产品更是器走天下、誉满世界。

吉州窑目前因遗址公园建设而形成了一个风光旅游景区,位于赣江中游西岸的吉安县永和镇,距吉安县城13公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集文化、旅游、休闲、考古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景区。

景区内拥有晚唐至宋元时期的窑包共24座,窑区范围约8万平方米,堆积丰厚,文物丰富,是目前世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窑遗址群之一。吉州窑产品种类繁多,风格多样,以黑釉瓷和彩绘瓷最负盛名,其制作工艺精湛,特色鲜明,是吉州窑瓷器的典型代表。黑釉瓷中木叶天目、剪纸贴花、窑变釉纹等产品更是器走天下、誉满世界,日、韩、美、英及东南亚各国多列为国家级文物收藏。

景区所在的永和古镇是一座有着两千年历史的文明古镇,是江西省历史文化名镇。凭借瓷业的兴盛,商贾云集,宋代便有“天下三镇”之一的称谓,是庐陵文化和江右文化的代表。景区内除有保存完好的古窑包遗址24座之外,还有明清建筑117栋以及历代名人在此游历、讲习、会友留下的许多诗词歌赋、遗迹名胜等,历史、科学和文化艺术价值极高。

吉州窑陶瓷在中国宋元时期是重要的商品之一,它为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世界各地的很多博物馆和收藏家都藏有吉州窑的名贵产品。1975年,在东京博物馆举办日本出土的中国陶瓷展览,吉州窑的兔毫斑、鹧鸪斑和玳瑁斑成为传世珍品,日本国珍藏的剪纸贴花盏被誉为国宝。1976年,在新安海域发现一艘开往朝鲜、日本的中国元代沉船,从沉船中打捞出15万余件中国的古陶瓷,不少属吉州窑烧制。韩国中央博物馆陈列的42件吉州窑瓷器被视为稀世珍品。英国博物馆所藏的吉州窑产凤首白瓷瓶堪称瓷中尤物,木叶天目盏则被列为国宝。

1982年成立了吉州窑古陶瓷研究所吉州陶瓷厂后,吉州窑的名贵产品逐步得到恢复,有的仿古瓷、陈设瓷相继进入了美、英、法、日等国。

吉州窑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推动中国古代瓷业生产,积累制作技艺作出了巨大成就。

永和古镇土生土长的制瓷大师舒翁和其女儿舒娇父女俩是北宋末至南宋初期吉州窑瓷塑工艺名家,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舒娇的制瓷技艺更是在吉州窑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成为吉州窑“五窑”之一的掌舵人。《中国美术辞典》和《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均将她作为宋代著名瓷塑玩具和人物瓷塑家入传,也是两辞典中收入的唯一女瓷塑家。

2012年起,为充分发掘和保护永和古镇历史文化风貌和传统制瓷工艺,展示出吉安县灿烂辉煌的庐陵文化和陶瓷文化,吉安县倾力建设吉州窑景区。整个景区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以传承、保护、开发、利用庐陵文化、陶瓷文化、宗教文化和古镇文化为宗旨,以创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庐陵文化集中展示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目标,保护和恢复明清古建筑,以及古窑包周边的古村落,还原和再现古吉州窑瓷业繁荣兴盛、宋元时期天下三镇之一的永和古镇的商贾云集的盛景。一期工程分为功能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三个区域,即吉州窑遗址公园(包括吉州陶苑、陶冶坊、清都观、舒翁轩、环秀轩、本觉寺塔、龙窑等)、展示区(包括吉州窑博物馆、文化广场、观演戏台、古村落等)和商贸区(东昌路宋街)。

永和镇吉州窑博物馆占地面积约501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200平方米,院落式布局,按照国家二级博物馆标准建设。整个建筑屋面象错落有致的窑包和不规则的窑棚,墙体上排列整齐的小窗口就象是观火口。博物馆内的陈展分为8个版块:吉安望邑,古镇永和,千年窑火,抟土成器,器行天下,窑家风情,研究探秘,古瓷新韵,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千年吉州窑陶瓷历史文化的起源、发展、变迁,是目前中国唯一的吉州窑专题博物馆。

吉州窑专题博物馆展示了这里千年古窑“船”说。

【第一部分】(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