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文)水墨光影吉州窑瓷韵

(2023-04-04 13:36:35)
分类: 个人诗文

(诗文)水墨光影吉州窑瓷韵

|01一线

春天,一个多彩的世界,一场百花的盛宴。那些弥漫在空中的香气、到处传播着花蕾专属名片。目触那些开花的树,蕴藏经冬的力量,开出了春光明媚,唤醒山河晴川。春花主打春的旋律,焕发春的活力,点燃春枝的芳菲。听那“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词里的天音,至今还潮声澎湃。春花是初心,春花是挚爱。华林陌上浅红柔,引得晴云常低头,春花是向心力。

今天,我想描绘的是开在春天里的另外一种灵性之花——吉州窑瓷器之花,它是自然与人类共同滋生的智慧之花,文明之花,滋养了自己,陶冶了自然,温暖了人类。

昨天,随吉安县文联和作家协会采风团,又一次踏上永和家乡这片故土。在导游黄雨欣的引领下,沿线游览:丹砂渡——坡堤下露营包——民居——博物馆(周一闭馆,包括茶馆)——永和湖——清都观——环绣轩——苏黄讲经台——龙窑——陶冶坊(泥塑坊)——现烧东昌窑——本觉寺塔——毛坯陈列窑——东门瓷器样本陈列窑——周必大纪念馆——茅庵岭龙窑遗址等景点。

再次惊叹千年古窑“船”说,因此,晚上欣然写下了一首近体格律诗《七绝·癸卯吉安县第四届吉州窑谷雨诗会采风》和一首现代诗《谷雨,满怀水墨光影吉州窑瓷韵》,连同319日采风诗作《千年古窑“船”说》,现与大家分享,敬请点评!

 

谷雨,满怀水墨光影吉州窑瓷韵

 

江南,一幅天然的水彩画,

世人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这片江山处处富滩池馆、水榭人家。

望郡庐陵、吉州福地的新吉安,

同是江南的一个缩影。

北宋苏子停留吉安,

赞美“此地风光半苏州”。

元散曲家兼诗人贯云石游览吉安,

词誉古东昌诸景“凤冈仙境”。

明代霞客荡舟浪迹吉安,

遥指拍岸“江左有个集市叫永和”。

当年商贾云集、樯桅林立,

当年车辐辘辏、锦绣云铺,

永和号称“天下大镇,舟东都会”。

明代《东昌志》引:“谈庐陵之盛,萃于永和。”

 

吉安永和镇是何等的热闹与繁华?

唐开匡仙祠、立本觉寺,

宋建名臣周必大丞相府。

这里的吉州窑瓷品器走天下,

当年辟坊巷三街六市,附居者至数千家。

当年金凤桥地杰人稠,鸳鸯街弦歌宴舞。

王公钜卿来游其间,歌咏记胜。

南宋邑人周丞相作《辅顺庙记》:

皇朝景德中,窑焰竟日夜……

吉水杨万里诗《至永和》:

出城即便见青原,正在长江出处天。

却到青原望城里,楼台些子水云边。

 

吉州窑,运筹帷幄达境界,

瓷器铿锵的声音苏醒这方耕田。

永和人舒翁的黑釉浓墨瓷重彩,

永和人舒娇的瓷塑剪纸贴花,

激起了天目黑釉盏木叶灵动意气风发。

南屏谦师茶事的一番奇妙,

惹得苏子点茶与黑盏吟诵:

先生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

当年宋徽宗用其茶具品茶,

赞曰:“盏色以青黑为贵,兔毫为上”

舒氏父女俩演绎着瓷器春天的浪漫。

 

今天,沉睡了许久的吉州窑,

高山仰止,古典的跫音把大千瓷器抚慰。

丹沙古渡重新找准了这里的制陶方位,

龙窑岿然屹立,带动绿叶瓷器泥塑坊重开天物,

高耸相伴的本觉寺塔依然光影天际。

聚沙成塔,厚德载物,重塑庐陵郡地千古绝唱,

跟踪光影瓷上水墨韵律,

游离的视线回归淬火的本质。

磨砺厚土的底蕴,喧嚣歌舞的瓷光,

重塑天下三镇江右创始地的丰腴壮美,

缘于我们墨瓷生活的精彩绝伦。

赣水源风声来吹,赣服通代替远征船来了,

古老与文明,重新谱写大时代鲜活的生机。

春天的气息伴随这里流岚民歌乐章,

重新把赣江这条沉睡的黄金水道奏响,

非遗传承研学文化系列品牌的深度和广度,

让我更多触摸到的是关于乡土,关于吉州窑的歌唱。

浓缩爱的火焰,一再洗练吉安山水胜迹,

烘染永和这里永远创新续写和谐没有结尾的故事。

 

附:

千年古窑“船”说

一旅春风赣水宣,千年古镇扣新弦。

永和故地采前景,谷雨兹时问昊天。

瓷器窑边温叙梦,丹沙渡里望征船。

红旗指引城乡变,吉郡扶摇分外牵。

 

癸卯吉安县第四届吉州窑谷雨诗会采风

天公半晌给情调,谷雨宣犹采采潮。

古渡瓷窑游览款,风光韵目把情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