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吉州窑的春之歌变奏曲
(2023-04-01 21:51:54)分类: 个人诗文 |
(新诗)吉州窑的春之歌变奏曲
文|01一线
春天,一个多彩的世界,一场百花的盛宴。那些弥漫在空中的香气、到处传播着花蕾专属名片。目触那些开花的树,蕴藏经冬的力量,开出了春光明媚,唤醒山河晴川。春花主打春的旋律,焕发春的活力,点燃春枝的芳菲。听那“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词里的天音,至今还潮声澎湃。春花是初心,春花是挚爱。华林陌上浅红柔,引得晴云常低头,春花是向心力。
今天,我想描绘的是开在春天里的另外一种灵性之花——吉州窑瓷器之花,它是自然与人类共同滋生的智慧之花,文明之花,滋养了自己,陶冶了自然,温暖了人类。
话说当年宋徽宗用吉州窑烧制的茶具品茶时,赞曰:“盏色以青黑为贵,兔毫为上”。多次游览过永和的苏东坡曾诗赞曰:“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味手。忽惊午盏兔毛斑,打出青瓮鹅儿酒”。而吉州窑的“木叶天目”、“剪纸贴花天目”更是饮誉中外,历来被陶瓷界视为稀世珍品,被日本、美国等国家列为国宝珍藏。
木叶天目盏,是江南名窑吉安县永和古镇吉州窑精品,驰名天下,它是吉州窑瓷仙中国陶瓷家舒娇的杰作,采用天然的树叶直接装饰到茶盏壁上,与瓷釉融在一起,经高温烧烤,树叶居然没有焦糊变形,仍是脉络清晰,叶色依旧。注入茶水,树叶像一叶小舟飘荡在水面,让人感叹制作的精巧,陶醉于陶瓷艺术的神奇魅力。
《景德镇陶录10卷》(1815年版)载:“昔有五窑,五窑中,惟舒姓者颇佳。舒翁工为玩具,翁之女舒娇,尤善陶。其土户瓮诸色,几乎哥窑等价。”
哥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声誉极高,舒氏父女的瓷作品可与媲美,足见其技艺之精湛。
探究吉州窑,弘扬国家工匠精神,不能不提及在永和古镇土生土长的制瓷大师舒翁和其女儿舒娇。作为民间著名的陶瓷家,舒翁、舒娇父女俩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父亲舒翁善于烧制玩具,女儿舒娇则长于烧制垆瓮,并擅长构图上釉,产品以白釉、绿釉、黑釉、彩绘为主。他们所烧造的各种玩具和绘有佛、仙人物的瓷瓶,造型生动,色彩明快,制作精美,最为人们所喜爱。父女俩于是成为北宋末至南宋初期吉州窑瓷塑工艺名家。
今天,我要为江南吉州窑的陶瓷工匠们写一首赞美之歌。
江南吉州窑变奏曲
在亘古以来的吉安古庐陵广袤的大地上,
斗转星移,春风化雨,
绵延奔腾着赣江和禾水两大河流。
炎帝和他的子民在此繁衍休养生息,
开启了这里最早的农耕和制陶方位,
催生了这里最早的东昌县永和镇柴草市,
天下粮仓和天下大镇从此如神话故事般传颂。
在秦砖汉瓦隋唐五代宋元明代的时光中,
庐陵吉州,润物无声,
铸金传扬起中华稻谷和瓷器两大金牌。
庐陵吉州先人继承了古人优秀品质,
光大了这里的农耕和制陶工艺文化,
奏响了这里最早的世纪青春之歌,
金庐陵和江南望郡从此如神话故事般传颂。
在阡陌交通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鸡犬相闻下,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陶冶了黑釉瓷剪纸贴花和木叶天目两尊丰碑。
舒翁舒娇和承继者们奉献了神农智慧,
光耀了这里的工匠精雕细琢的理想和精神,
创造了天人合一色彩斑斓的灵魂世界,
吉州窑和它精湛的烧制技艺从此如故事般传颂。